第372章(1 / 2)
牛腩是之前就烤好的成品,放在冰箱里备用,想吃了随时往菜里加。
厨艺方面,夏氏兄妹都是拿得出手的,没妈的孩子就得早当家。
吃到一半,窗外忽然一下子暗了下来,还伴随着一阵呼啸的风声。
“台风要来吗?”
夏青黛放下筷子,先去把所有窗户都关了,风吹到胳膊上寒毛立刻倒立。
想到她哥这种天气还要出门,又有些担忧,不过也没有什么办法。
越是恶劣的天气,人民警察越要上。
十一的假期一过,冷空气来一场,气温就骤降好几度。也许昨天穿短袖,今天怕冷的人就会把薄羽绒搬出来了。
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穿四季衣服的行人都有,这就是江城特色。
在夏青黛回现代吃晚饭的时候,十八世纪的陶乐庄园里,李斯特正躺在床上想着让他吃瘪的这个东方女孩。
其实他也说不上是有多喜欢对方,就是习惯了到一个地方撩一个当地最美貌的姑娘。这次把目标放在夏青黛身上,居然没成功,就让他很不服气。
浮翠山庄当家做主的欧文,又不怎么乐衷交际,是以他也没理由天天去浮翠山庄,接触夏青黛的机会就不多,没法充分发挥他的撩妹技能。
昨天他们加入对方的野餐会,他能感受得出来,对方并不欢迎他们。
这实在是很没道理的事情。
在乡下如果不跟邻居们交际,办办舞会,玩玩烧烤的话,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天天对着牛马和花草消耗时间吗?
李斯特想到夏青黛对他从来不肯正眼相看的模样,心里冷笑一声,已经有了别的想法了。
且不说李斯特一大早睡不着,靠床头东想西想,肚子里冒着坏水。
在现代处理完未读信息,爬完内门弟子群的楼,夏青黛又开开心心地趴在玻璃缸上看她的小人国啦!
现在对于十八世纪来说才早上六点,但乡村里已经有活动的人烟了。
似乎全世界的农民都一样,一大早先下田干活,等到太阳日高起时,才会回家吃早饭。而这时无所事事的乡绅地主们,才刚要起床。
“叮铃铃~”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夏青黛看到玻璃缸的边缘忽然冒出来一辆两轮马车,由一匹驽马拉着。
这是英国的邮差来送报纸了,有时候还有信。
浮翠山庄订了《牛津公报》和《泰晤士报》,这让很多人都推测出浮翠山庄是真有钱。
因为他们镇上曾经的首富马肯先生,也只订了一份《泰晤士报》而已,而浮翠山庄却订了两份!
在十八世纪末,即便是在工业革命以及殖民掠夺双轨并行的前提下,大英的普通民众也是买不起报纸的。
别说工人和自耕农了,年收入低于两千英磅的小地主,都不会有定报纸关心国家大小事的闲情逸致。
因为这时的报纸卖得非常贵,并不是印刷和纸张的成本高,而是这时期的英国统治当局发明了很多税,知识税就是其中之一。
设立知识税的初衷就是为了限禁攻击政府的报刊,包括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以及后来增加的报纸副刊税等等。
明面上给你言论的自由,统治阶级不直接干涉报纸的内容。但你若是反政府反皇室,那各种花样多的高额税都会纷至沓来。 ↑返回顶部↑
厨艺方面,夏氏兄妹都是拿得出手的,没妈的孩子就得早当家。
吃到一半,窗外忽然一下子暗了下来,还伴随着一阵呼啸的风声。
“台风要来吗?”
夏青黛放下筷子,先去把所有窗户都关了,风吹到胳膊上寒毛立刻倒立。
想到她哥这种天气还要出门,又有些担忧,不过也没有什么办法。
越是恶劣的天气,人民警察越要上。
十一的假期一过,冷空气来一场,气温就骤降好几度。也许昨天穿短袖,今天怕冷的人就会把薄羽绒搬出来了。
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穿四季衣服的行人都有,这就是江城特色。
在夏青黛回现代吃晚饭的时候,十八世纪的陶乐庄园里,李斯特正躺在床上想着让他吃瘪的这个东方女孩。
其实他也说不上是有多喜欢对方,就是习惯了到一个地方撩一个当地最美貌的姑娘。这次把目标放在夏青黛身上,居然没成功,就让他很不服气。
浮翠山庄当家做主的欧文,又不怎么乐衷交际,是以他也没理由天天去浮翠山庄,接触夏青黛的机会就不多,没法充分发挥他的撩妹技能。
昨天他们加入对方的野餐会,他能感受得出来,对方并不欢迎他们。
这实在是很没道理的事情。
在乡下如果不跟邻居们交际,办办舞会,玩玩烧烤的话,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天天对着牛马和花草消耗时间吗?
李斯特想到夏青黛对他从来不肯正眼相看的模样,心里冷笑一声,已经有了别的想法了。
且不说李斯特一大早睡不着,靠床头东想西想,肚子里冒着坏水。
在现代处理完未读信息,爬完内门弟子群的楼,夏青黛又开开心心地趴在玻璃缸上看她的小人国啦!
现在对于十八世纪来说才早上六点,但乡村里已经有活动的人烟了。
似乎全世界的农民都一样,一大早先下田干活,等到太阳日高起时,才会回家吃早饭。而这时无所事事的乡绅地主们,才刚要起床。
“叮铃铃~”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夏青黛看到玻璃缸的边缘忽然冒出来一辆两轮马车,由一匹驽马拉着。
这是英国的邮差来送报纸了,有时候还有信。
浮翠山庄订了《牛津公报》和《泰晤士报》,这让很多人都推测出浮翠山庄是真有钱。
因为他们镇上曾经的首富马肯先生,也只订了一份《泰晤士报》而已,而浮翠山庄却订了两份!
在十八世纪末,即便是在工业革命以及殖民掠夺双轨并行的前提下,大英的普通民众也是买不起报纸的。
别说工人和自耕农了,年收入低于两千英磅的小地主,都不会有定报纸关心国家大小事的闲情逸致。
因为这时的报纸卖得非常贵,并不是印刷和纸张的成本高,而是这时期的英国统治当局发明了很多税,知识税就是其中之一。
设立知识税的初衷就是为了限禁攻击政府的报刊,包括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以及后来增加的报纸副刊税等等。
明面上给你言论的自由,统治阶级不直接干涉报纸的内容。但你若是反政府反皇室,那各种花样多的高额税都会纷至沓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