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市井人家 第94节(2 / 4)
一番中式推拉之后最后还是象征性收了三十文钱。还给叶大富开了两幅消炎止痛的草药,叮嘱他前三天不许碰生冷辛辣,前半个月不许吃骨头鱼刺之类的硬物,免得将牙齿磕着碰着。
等从补牙铺子里出来金哥儿悄悄感慨:“不曾想补牙这么贵。”他站在那里看热闹,就见旁边一位顾客被收了一贯钱。
一贯钱啊,叶家如今也算小康之家了,金哥儿自己生意也红火,但没有一单就能赚这么多的。
“好贵,那这牙铺子一天能有多少客人?”银哥儿跟着叶家人耳濡目染,如今也会些生意经。
“反正少不了人。”宓凤娘盘算下,“汴京城里有几百万人,补齿铺拢共也不过几十个,算下来还是能有许多顾客。”
再加上外地进京的人、番邦来的人,那人数肯定不止几百万,谁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牙齿不出问题呢?再说人又不是只补牙一次,嘴里一共那么多颗牙齿呢,就算补完后老了还会掉牙需要种牙。
“这么一算还真是有钱。”叶盏感慨,“怪不得能常来我们店里消费呢。”
看来宋代的牙医跟现代欧美的牙医一样,都是高收入群体。
一家人补完牙,又去街面上逛了一圈,好好买了些玩器摆件,临到回家时玩得精疲力尽,懒怠做饭,索性从路过的一家酒楼叫做玉馔的楼前买了子料浇虾臊面几碗,因着叶大富刚补牙又给他另外买了一碗白米粥。
子料浇虾臊面滋味不错,捞出刚煮好的面条,在上面浇灌狠狠一勺浇头,撒上切得稀碎散发着碱香的嫩绿韭菜末,装饰两根荆芥苗,就算是好了。
子料浇虾臊面的浇头是爆炒肉臊子和河虾,汴京河流好几条,这河虾就是从河里捞出来的,河虾个头很小,但却很新鲜,油炸过后红彤彤的,虾皮变得半透明,透过虾皮能看见里头紧致结实的虾肉。
叶璃好奇打量着里头的虾肉。
肉臊子则是选用了猪肉,肥瘦相间,切成很小很小的沫子为的是节约成本,可是这样一来却让肉臊子更加容易入味,在油锅里炒过之后,加了白芷丁香几种秘制香料,将肉臊的滋味足足勾了出来。
玉姐儿夸张吸了一口气:“真香!”
两种炒在一起,肥到透明的肥肉末和被调料浸成酱色的瘦肉丁混合,再点缀几个红红的小河虾,浇头里本身透明的猪油立刻流入清白如许的面碗里,一下就勾起了人的食欲,浇头散发着刚出锅的锅气,让人忍不住吸吸口水。
先夹一筷子浇头到面条上,再挑起这几根面条送进嘴里,简直了。
肥油横流,瘦肉咀嚼起来津津有味,里头酱料偏咸,但很快被面条本身的清淡所冲干净,正好下饭。
吃一个河虾,虾皮酥脆,“嘎嘣”碎裂在嘴里,都不用吐皮,原来在炒制时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将虾皮变得极其酥脆,里头的虾肉又紧致又饱满,咀嚼起来很过瘾。
虾肉鲜美,却不及猪肉丰腴,猪肉肥香,却不及虾肉提味,两种肉炒在一起正好将虾肉和猪肉的优点都发挥了出来,极其美妙。
面条里的韭菜末也别有一番意趣:原本叶盏不大喜欢吃生韭菜末,但是这店家将韭菜切得极小极碎,辛辣的滋味混合鼻端,很有清新感。吃起来独特的冲劲正好在嘴巴里形成中和,混合着猪肉虾肉解腻正好。
荆芥苗嫩嫩的绿绿的,搭配着白白的细细的面条,很有点天作之合的意思。
一碗面条下肚,全家人都觉浑身暖洋洋。“以后我们店里也可以做点子料浇虾臊面,真香。”玉姐儿如今看见美食已经不单单是发馋了,而能从成熟的经营者角度看待问题。
叶盏点点头。
宓凤娘起身又要去买第二碗:“说也奇怪,吃下去后肚里馋虫都被勾起来,你们谁还要?我一并买了来。”
唯有叶大富不能吃,喝着白粥眼巴巴看着大家吃。
宓凤娘看透他的心思,笑眯眯劝他:“你还是别冒险了,就算买回来你也只能吃里头的白面。”
叶大富默默低下头,狠狠喝一口白粥。
叶家的食肆红红火火,不提防倒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白发老人。
金哥儿认识这位老人,赶紧招呼:“白员外,您怎得贵人踏此地?”一边向姐妹们解释:“这位是玉馔楼的白掌柜。”金哥儿从前陪着公子哥儿吃遍汴京各家酒楼,当然认得这些掌柜的。
两人互相打了招呼。 ↑返回顶部↑
等从补牙铺子里出来金哥儿悄悄感慨:“不曾想补牙这么贵。”他站在那里看热闹,就见旁边一位顾客被收了一贯钱。
一贯钱啊,叶家如今也算小康之家了,金哥儿自己生意也红火,但没有一单就能赚这么多的。
“好贵,那这牙铺子一天能有多少客人?”银哥儿跟着叶家人耳濡目染,如今也会些生意经。
“反正少不了人。”宓凤娘盘算下,“汴京城里有几百万人,补齿铺拢共也不过几十个,算下来还是能有许多顾客。”
再加上外地进京的人、番邦来的人,那人数肯定不止几百万,谁能保证自己这一辈子牙齿不出问题呢?再说人又不是只补牙一次,嘴里一共那么多颗牙齿呢,就算补完后老了还会掉牙需要种牙。
“这么一算还真是有钱。”叶盏感慨,“怪不得能常来我们店里消费呢。”
看来宋代的牙医跟现代欧美的牙医一样,都是高收入群体。
一家人补完牙,又去街面上逛了一圈,好好买了些玩器摆件,临到回家时玩得精疲力尽,懒怠做饭,索性从路过的一家酒楼叫做玉馔的楼前买了子料浇虾臊面几碗,因着叶大富刚补牙又给他另外买了一碗白米粥。
子料浇虾臊面滋味不错,捞出刚煮好的面条,在上面浇灌狠狠一勺浇头,撒上切得稀碎散发着碱香的嫩绿韭菜末,装饰两根荆芥苗,就算是好了。
子料浇虾臊面的浇头是爆炒肉臊子和河虾,汴京河流好几条,这河虾就是从河里捞出来的,河虾个头很小,但却很新鲜,油炸过后红彤彤的,虾皮变得半透明,透过虾皮能看见里头紧致结实的虾肉。
叶璃好奇打量着里头的虾肉。
肉臊子则是选用了猪肉,肥瘦相间,切成很小很小的沫子为的是节约成本,可是这样一来却让肉臊子更加容易入味,在油锅里炒过之后,加了白芷丁香几种秘制香料,将肉臊的滋味足足勾了出来。
玉姐儿夸张吸了一口气:“真香!”
两种炒在一起,肥到透明的肥肉末和被调料浸成酱色的瘦肉丁混合,再点缀几个红红的小河虾,浇头里本身透明的猪油立刻流入清白如许的面碗里,一下就勾起了人的食欲,浇头散发着刚出锅的锅气,让人忍不住吸吸口水。
先夹一筷子浇头到面条上,再挑起这几根面条送进嘴里,简直了。
肥油横流,瘦肉咀嚼起来津津有味,里头酱料偏咸,但很快被面条本身的清淡所冲干净,正好下饭。
吃一个河虾,虾皮酥脆,“嘎嘣”碎裂在嘴里,都不用吐皮,原来在炒制时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将虾皮变得极其酥脆,里头的虾肉又紧致又饱满,咀嚼起来很过瘾。
虾肉鲜美,却不及猪肉丰腴,猪肉肥香,却不及虾肉提味,两种肉炒在一起正好将虾肉和猪肉的优点都发挥了出来,极其美妙。
面条里的韭菜末也别有一番意趣:原本叶盏不大喜欢吃生韭菜末,但是这店家将韭菜切得极小极碎,辛辣的滋味混合鼻端,很有清新感。吃起来独特的冲劲正好在嘴巴里形成中和,混合着猪肉虾肉解腻正好。
荆芥苗嫩嫩的绿绿的,搭配着白白的细细的面条,很有点天作之合的意思。
一碗面条下肚,全家人都觉浑身暖洋洋。“以后我们店里也可以做点子料浇虾臊面,真香。”玉姐儿如今看见美食已经不单单是发馋了,而能从成熟的经营者角度看待问题。
叶盏点点头。
宓凤娘起身又要去买第二碗:“说也奇怪,吃下去后肚里馋虫都被勾起来,你们谁还要?我一并买了来。”
唯有叶大富不能吃,喝着白粥眼巴巴看着大家吃。
宓凤娘看透他的心思,笑眯眯劝他:“你还是别冒险了,就算买回来你也只能吃里头的白面。”
叶大富默默低下头,狠狠喝一口白粥。
叶家的食肆红红火火,不提防倒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白发老人。
金哥儿认识这位老人,赶紧招呼:“白员外,您怎得贵人踏此地?”一边向姐妹们解释:“这位是玉馔楼的白掌柜。”金哥儿从前陪着公子哥儿吃遍汴京各家酒楼,当然认得这些掌柜的。
两人互相打了招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