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第9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缩回手,翻开《人民日报》,一版一版,从版头到中缝,仔细看着一个又一个标题。
  突然,她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条简讯。
  “□□批准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请示》和《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地把它作为勤工俭学的重要基地。讲究经济效益,但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独立核算。”(注1)
  校办工厂要恢复了!
  “吴老师!”她激动地喊。
  吴山海听到她召唤,第一时间跑过来,庞建萍不知何事,但听得出林思危语气中的激动,也跑过来。
  “你看这个新闻!”她将报纸递到吴山海手里,“就这条,勤工俭学的。”
  吴山海迅速看一眼,他也看懂了,并且抓住了重点。
  “企业化管理,经济独立核算!咱们实践中心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第121章 阳光
  虽说报纸上是这么讲的, 但实际上要如何操作,绝不是短短一条简讯能说得清。
  林思危立刻带上报纸去找谢宝生。
  谢宝生大喜过望,说这政策来得也太及时了, 当即摇了个电话给省轻工厅。轻工厅那边接电话都笑了, 说我们去开会的同志刚到家,人还没坐稳呢, 你就来电话,看出来你们很急了。
  谢宝生回答得特别干脆:“我们要争当全省第一家恢复校办工厂的学校。”
  不得不说,谢校长也是深谙官场经营之道。你跟上头说什么想发展壮大实践中心, 想为粮校师生谋福利之类的,上头虽然也会支持,但不会那么迫切。
  但你说要争当“全省第一”, 那简直戳中了领导的心窝子。
  要知道领导上面还有领导, 上级上面还有上级, 汇报工作时, 说一万种具体工作, 都不如一句“某方面做到全省第一”这么具有冲击力。
  果然轻工厅那边立刻表示, 他们大力支持, 立刻联系晋陵市轻工局协助办理,一定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将实践中心的校办工厂资质给申请到手。
  至于其他行业的其他学校,轻工厅也是很有把握, 说有几家校办工厂已经很具规模, 一直没有关停过,所以不存在“恢复”二字,其余的学校, 他们要等各省厅开完会,拟出意见通知, 再下发到各市和直属学校,然后再筹备……
  这怎么跑得过粮校。
  得到省厅的支持,粮校这边立刻行动。其实之前林思危已经模拟过无数遍,各种手续资料早就准备了不少。
  校办工厂的厂名也早就商量好了,“良效食品加工厂”。听着不够霸气,但这年头的厂名都这样,主打一个质朴和直白。至于食品加工厂里还生产锤子,似乎也没人管。
  林思危对“全省第一”这个事也很在意,不仅领导需要一个亮眼的成绩,她也希望校办工厂能有个亮眼的起点。
  由于资金所限,良效食品加工厂注定起步规模很有限,但是,场地可以扩大、产品可以丰富,历史却需要有可供记忆的华彩。
  她一趟一趟地跑银行,跑市里各个部门,有时候和谢宝生一起,有时候就她单枪匹马,甚至还去了一趟省城。
  将营业执照拿回学校的那一天,谢宝生都惊呆了。
  一星期。
  前后竟然只花了一星期,良效食品加工厂的营业执照就到手了。
  省厅来了电话,祝贺之余,很确定地告诉谢宝生,良效食品加工厂确定是全省第一家恢复资质的校办工厂。他们要立刻写工作汇报,发到省报去。
  良效食品加工厂有了自己的账户,之前的专款、营收结余、小金库等等收入,全部归到账户上,也已经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