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第9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嘿,别提了,他假正经得很,透一点口风都要他的命。我是托了同学,他跟市里这口子上的人熟。前几天他跟我说,阳川路拆迁的事早就搁置了,说是上头要给胡家落实政策,不能拆了。”
  “什么胡家,是咱们林家和刘家。”刘玉秀眼珠滴溜溜,转得美滋滋,“落实政策和拆迁又不矛盾的。等房子全部发还给我们,再拆,直接拿几十套花园二村……”
  “那岂不是整整一栋!”林正清都笑出声了。
  第127章 双桂
  晋陵自古便是富庶之地, 商贾众多,富家多云集于老城区。当年罚没众多,这些年落实政策的也不少。
  细算起来, 鱼骨巷的柳家, 阳川路的闵家,西园里的费家……都先后落实了政策, 但这几家在解放前就已经有中落之相,家产稀稀落落,不成气候。
  林正清数着指头跟刘玉秀细究, 说到柳家,甚至还特别介绍:“柳家本是做木材生意,不在咱们鱼骨巷住, 你知道他们为啥后来在鱼骨巷也有家产?”
  刘玉秀一脸不服:“鬼晓得, 柳家都不剩几个人了, 那两兄弟自从拿回三个院子, 在巷子里都横着走路。我看他们就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 不知道怎么也能住到鱼骨巷。”
  “所以晓得了伐, 任你生意做得再大, 也想往读书人堆里钻。”林正清得意洋洋,“柳家当年是从庄家手里买的房,不然他家哪配住在鱼骨巷。”
  “出了两个状元的庄家?”刘玉秀听巷子里的街坊提过。
  事实上整个鱼骨巷前后出个五位状元, 十三位进士, 其中庄家最为显赫,两百年前有两位堂兄弟先后高中状元。御赐的“双桂”二字被刻在牌坊上,解放前凡是家里有要考试的小孩都要来走走。
  如今牌坊就在顾家东边, 已是破旧不堪,“双桂”二字也早已失却了颜色。
  但在鱼骨巷, 风文依然保持多年,即便在读书无用的年代,鱼骨巷的人内心也从没有真正认同。
  尤其是顾淮考上京城的顶尖大学,又读上研究生之后,巷子里的街坊总说顾家离牌坊最近,肯定是得了牌坊保佑。
  甚至还说,林老师家双胞胎成绩也不错,牌坊又要发力了。
  所以听林正清提起庄家,刘玉秀的第一反应就是“状元”。
  林正清笑咪咪:“你光知道庄家出了两个状元,你晓得庄家跟咱们的渊源吗?”
  “我们跟庄家还有渊源?我怎么不知道,是欢欢乐乐也要当状元了?”
  林正清弹着牙刷上的刷毛,弹出一串小水珠,内心无比满足,感觉自己有无数的宝可以献。
  可真是个宝藏男孩啊。
  林正清道:“说起来,庄家二小姐是我大舅妈。”
  “啊?”刘玉秀惊呆了,“怎么从没听你说起过?”
  “以前不能说,庄家成分那么差,我怕影响咱们。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胡家平反了,庄家早晚也平反。没见柳家三个院子都拿回来了,庄家说不定也还有些家产在晋陵。”
  刘玉秀道:“对了,上次你不是说,你大舅舅要回国探亲了?那你大舅妈肯定也会一起回来,到时候打听打听啊。”
  “嗯,是得多留心。”林正清表示赞同,甚至立刻想法更进一步,“当年我大舅出国时,还没有孩子。也不知道这些年在外头有没有生。”
  刘玉秀小眼睛亮得能当路灯:“要是没有孩子,或者没生儿子,那你可是外甥啊。外甥舅家狗,没吃爬灶头,可以分财产的。”
  林正清笑得嘴都合不拢,立即表示自己要去侨办问问,胡老先生的探亲到底落实没有,什么时候回来。
  虽然快到上班上学的点,但林正清和刘玉秀还是合理利用了这一点点时间,对别人家的财产开展了一番堂而皇之的盘算,并且生出一种已经落到自己口袋的欢欣。
  二人越说越梦幻,也越说越真实,十分和谐地回屋吃早饭。
  只剩在角落里本该背古文的林家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