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匹马入咸安(上)(2 / 4)
在小皇帝离去后,朝臣们也陆续散去。许久之后,直到有个老人,轻轻拍了他一下,司马银光才终于回过神来。但他看向老人的时候,却比哭还难看。
“果然翁,救命啊!”
被司马银光尊称为果然翁的老人,只是微微叹了口气,然后抓着这位监察院院首的袖子,离开了太元殿。
在余福的拉扯下,司马银光被带离了宫城,最后走入那座东临街,进入这条街上门槛最高的余府。进入余府后,两人穿过重重临廊,最终抵达一座隐秘书房。
“果然翁,当真要彻查此事?当真要将那几百名闻道院学子,一个不留,全都杀掉?”
进入这座书房后,司马银光再次询问,余福却只是叹气。
“这几百个闻道院学子,可以杀,但是,宜拖不宜速。”
拖?
司马银光亦是几朝老陈,早在嘉裕年间,司马银光便已经做到了监察院一品执事的位置。所以,对于余福这话,司马银光很容易联想到其他很多东西。余福这个拖字,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那……”司马银光想了想之后,又问道:“那下官若是十日之后,还是查不出什么结果,果然翁可否保我一命?就算保不住我的性命,也请果然翁万万要保住我一家老小的性命,保住我司马家的安全啊?”
这一次,余福终于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道:“陛下或许也只是气话。十日之后,也许会有转机。”
转机?
司马银光不认为,今日皇帝陛下当廷所说的那些,只是气话。
但他却觉得,果然翁所说的转机,十日后也许确实有可能出现。
最终,司马银光垂头丧气的走出了余福,然后返回监察院,继续彻查此案。
在司马银光离开之后,有一人从书房阴影处现出,出现在果然翁身后。
“看来,果然翁是下定决心,站到我们这一边了?”
来人正是孙康。
余福没有回头,而且缓缓闭上了双眼,沉声道:“我不明白,先前太皇太后本就已经打算废掉陛下,让留川王继位?为何王爷还是要推波助澜,让陛下逼死了太皇太后,让朝局至于今日?”
孙康只是笑道:“果然翁怎么就断定,王爷一定知道我们的谋划?再说,你怎么确定,王爷就一定知道陛下手里的底牌呢?况且,若是王爷按照太皇太后的既定布局走下去,那以后的大离,到底是太皇太后说了算,还是留川王说了算?”
余福脸色痛苦。
他知道,孙康所说的最后的那个原因,其实才是真正的原因。
离景原当然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按照太皇太后米氏的布局,最后登基为帝。但若是那样的话,以后离景原头上,就会永远有米氏压在头上,不可能独自掌握所有大权。
但是……就因为这个原因,就要让大离出现今日这番血腥的局面吗?
“王爷还不打算起兵吗?”
在余福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之后,孙康只是微微一笑。
“快了。”
……
永和三年,九月二十七。
临兰江帅部正式昭告天下,宣布离景原以‘靖难’之名,正式起兵。 ↑返回顶部↑
“果然翁,救命啊!”
被司马银光尊称为果然翁的老人,只是微微叹了口气,然后抓着这位监察院院首的袖子,离开了太元殿。
在余福的拉扯下,司马银光被带离了宫城,最后走入那座东临街,进入这条街上门槛最高的余府。进入余府后,两人穿过重重临廊,最终抵达一座隐秘书房。
“果然翁,当真要彻查此事?当真要将那几百名闻道院学子,一个不留,全都杀掉?”
进入这座书房后,司马银光再次询问,余福却只是叹气。
“这几百个闻道院学子,可以杀,但是,宜拖不宜速。”
拖?
司马银光亦是几朝老陈,早在嘉裕年间,司马银光便已经做到了监察院一品执事的位置。所以,对于余福这话,司马银光很容易联想到其他很多东西。余福这个拖字,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那……”司马银光想了想之后,又问道:“那下官若是十日之后,还是查不出什么结果,果然翁可否保我一命?就算保不住我的性命,也请果然翁万万要保住我一家老小的性命,保住我司马家的安全啊?”
这一次,余福终于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道:“陛下或许也只是气话。十日之后,也许会有转机。”
转机?
司马银光不认为,今日皇帝陛下当廷所说的那些,只是气话。
但他却觉得,果然翁所说的转机,十日后也许确实有可能出现。
最终,司马银光垂头丧气的走出了余福,然后返回监察院,继续彻查此案。
在司马银光离开之后,有一人从书房阴影处现出,出现在果然翁身后。
“看来,果然翁是下定决心,站到我们这一边了?”
来人正是孙康。
余福没有回头,而且缓缓闭上了双眼,沉声道:“我不明白,先前太皇太后本就已经打算废掉陛下,让留川王继位?为何王爷还是要推波助澜,让陛下逼死了太皇太后,让朝局至于今日?”
孙康只是笑道:“果然翁怎么就断定,王爷一定知道我们的谋划?再说,你怎么确定,王爷就一定知道陛下手里的底牌呢?况且,若是王爷按照太皇太后的既定布局走下去,那以后的大离,到底是太皇太后说了算,还是留川王说了算?”
余福脸色痛苦。
他知道,孙康所说的最后的那个原因,其实才是真正的原因。
离景原当然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按照太皇太后米氏的布局,最后登基为帝。但若是那样的话,以后离景原头上,就会永远有米氏压在头上,不可能独自掌握所有大权。
但是……就因为这个原因,就要让大离出现今日这番血腥的局面吗?
“王爷还不打算起兵吗?”
在余福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之后,孙康只是微微一笑。
“快了。”
……
永和三年,九月二十七。
临兰江帅部正式昭告天下,宣布离景原以‘靖难’之名,正式起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