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2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一位历经过前朝两代皇帝的户部老人,而且他是由底层小吏逐步升上来的。
  前朝灭亡时,他还只是一个管库的主事,唯一的优势就是经验丰富,对户部的工作流程了如指掌而已。
  后来却因此而被攻入京城的人,提拔为有名无实的户部尚书,最后守着空荡荡的户部迎来了新朝。
  在这种情况下,李尚书自己也觉得虚,早就有心想为新朝皇帝让出这么个关键位置,结果当今竟然毫不在意那些过往,给了他极大的信任,让他的尚书之位越坐越稳。
  正所谓是士为知己者死,虽然他看不上那些不会赚钱,比谁都会花钱的读书人,但他很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所以他在给大安开源节流方面,绝对是不遗余力的那种,为此,他能将个人与家族利益都抛之脑后,与所有与户部有利益争端的人吵个遍。
  是能证明徐庆业这位皇帝知人善任的活证据,从而也让其他人对这位新朝皇帝增加许多信心。
  有李尚书帮忙当嘴替,徐庆业高坐主位,心情十分舒畅,他也很看不这种与国无功于民无利,只知拿着迂腐的陈规旧俗找茬的文臣。
  可是读书人在面对勋贵武将和皇帝时,是一个整体,他不能因为看不上这部分人,而失去那些真正有能力,能成为国之栋梁的文人的支持。
  过去不能理解,真正坐到皇位上后,徐庆业也已深刻领悟到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靠文臣的帝王之道。
  见那群前来抗议的人都被压了下去,徐庆业才表了个态。
  “为宫中产业借用一下贡院,就需皇后为此花费三四千两银子,有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赶上?你们礼部受益最大,可别再得了便宜还卖乖了,你们若有本事多租出去几回,扣除修缮和维护费用后,剩下的你们私下分了,朕都不管。”
  要知道各部的经费都是有限的,超出部分会算作借帐,这也是李尚书会掺和的原因。
  穷得只剩下清高的礼部有了这三千多两的租金,就能还上由户部帮礼部垫支给工部的那笔修缮费用,他可不得积极些,要是错过这次机会,还不知道寅吃卯粮的礼部何时能还上这笔帐。
  听了徐庆业的话,连王尚书在内的礼部官员们,心中都有些火热,忍不住祈祷能多来几个像皇后那样的大户,好帮他们脱贫致富。
  好好一场讨伐抗议行动,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贡院中的初试则已进行得如火如荼。
  等到下午各部下值后,众人只见户部除了轮值官员外,都跟着他们的顶头上司李尚书一起,浩浩荡荡的径直前往贡院。
  然后分别坐到相应的隔间中,帮忙批阅白日里封存的初试试卷。
  跟着过来围观的王尚书见状,当场有些失态。
  “收钱了,这绝对是收钱了,李尚书太过分了,有这种可以赚点外快的活,竟然不叫上我们礼部!”
  要知道他们礼部官员是有名的清贫,除了少数本就有些家底的外,大多都处于勉强温饱状态,又没什么赚外快的机会。
  “大人,这可不是他们不叫上我们的问题,而是这活本来就该是我们礼部的,您想啊,中宫最先找的可是您,只是被李尚书给横插了一杆子而已。”
  王尚书无比懊恼的点头,“是啊,这本就是我们礼部的活,结果却被户部给抢了。”
  王尚书本人身为当世大儒,家中虽然不是豪富,但也过得还算富足,他所在意的,是为手下谋福利。
  像户部的赵侍郎,即便因思婕妤的事,向宫中赔了一笔又一笔巨额财产,家中依旧不差钱,可他依然会跟着一起来赚那几两银子的外快,为的自然也是笼络手下人心。
  本就不富裕的国库,加上一个最擅长哭穷抠钱的户部尚书,各部的日子都过得不怎么宽裕,在这种情况下,能为手下谋得合法赚外快的机会,绝对能让下属们感激不尽。
  毕竟各部底层经济困窘的官吏,都占大多数,他们都很需要这种机会,这也是历朝历代的贪腐除之不尽的根源所在。
  可是现在的大安尚处开国初期,国家穷、百姓也穷,从上到下都盯着仅有的那点,想要搞钱都没什么机会。
  然而事已至此,王尚书再怎么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懊恼,都已无济于事,只能暗自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反应快些,再不能让户部的李老头抢占先机。
  柳明月出钱请户部的官员帮忙批阅初试试卷的事,徐庆业当然也知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