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61节(3 / 4)
“大哥这不是废话吗?等到本宫的孩子出生,不仅父皇和母后都会很宠爱他,他舅舅也会很宠爱他,难道本宫的这些侄子、侄女出生后,不是如此吗?”
大皇子很想怼他一句,是不是如此,你长着眼睛看不到吗?
但是对方是太子,他纵然是做大哥的也不敢直接怼,只能憋屈的强笑着回道。
“也是,长辈都喜欢年龄小的孩子在他们面前讨好卖乖,我们小的时候,父皇忙着在外征战,都没赶上好时候啊。”
说来说去,还是嫉妒他小舅子受父皇母后的宠爱,太子心里其实也有些不是滋味,毕竟他都不曾享受到父皇的宠爱,也不曾在这种场合,获得如此明显偏爱和关照。
不过他心里清楚,太子妃的娘家至亲,只剩下小舅子一个,绝对是他的自己人,小舅子由他的父皇和母后亲自教养着长大,这情分自然是非同一般,对他绝对有利。
大皇子想要借此挑拨,让他对自己的小舅子产生嫉妒、反感心理,显然是打错了算盘,也小看了他。
坐在一旁的二皇子有将两人的交谈听在耳中,嘴角勾起一丝透着轻蔑的笑意,笑的当然是他大哥这个到现在还认不清形势的。
他们的父皇,压根就没考虑过要重用他们两个,太子不仅有着嫡出这一天然优势,还拥有一位精明厉害,深受他们父皇信任的亲娘做依仗。
所以,连人家的小舅子,在他们父皇面前,都比他们这些庶出血脉更有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另辟蹊径,还能有机会争取一下,否则,像他大哥这般耍点不入流的小心机、小手段,不过是在得罪人之余,贻笑大方而已。
【作者有话说】
75
第75章
崩溃
次日的大朝议上,当皇上与皇后一起出现在朝堂之上时,众大臣没有任何反应,皇上刚还朝,对当前的朝廷事务还不熟悉,皇后当然不便就这么直接退下去。
但是等到皇上当朝宣布,文武百官就无法冷静了,崔丞相的目中闪过一道精光,立刻抢先开口。
“陛下,娘娘代理朝政以来,力挽狂澜,确实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可是现在您已还朝,继续让娘娘临朝,这……实在有违旧制,请皇上三思啊!”
群臣立马附和,“请皇上三思!”
群臣的反对,早在皇上的预料之中,所以他也不恼。
“朕乃大安朝的开国之君,朕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后来者该遵循的旧制,大安之前的那些旧制,与我大安有何关系?”
这话听着理是那么一个理,可是事不是那个事啊。
何丞相目含深意的瞅了眼崔丞相,随即也出列道。
“陛下,娘娘心系江山、百姓,确实堪称一代贤后,但是之前请皇后临朝,乃是无奈之举,如今陛下既已还朝,若让娘娘继续临朝,难免会让臣等无所适从。”
昨日进宫交述职书时,两人在宫门口遇上,崔丞相还在试探他对皇后继续临朝一事的态度,可见这个老狐狸本就在盘算着如何将皇后留在前朝的事。
如今皇上主动提出来了,他倒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反对就反对吧,还要先将皇后恭维一番。
幸好他还不算笨,没有被这只老狐狸给带沟里,直接照着对方的套路也来一遍,总不会错。
何丞相的话,也成功获得众大臣的一致附和。
“朕回来后,详细了解了一下皇后在代理朝政期间的作为,发现皇后的许多想法,都能给朝廷和百姓带来巨大好处,朕与诸位都多有不及,才会做出这个决定。”
皇后很有想法的事,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对此深有体会,毕竟他们都因此而被折腾得不轻,才会这么期待皇上能早日还朝。 ↑返回顶部↑
大皇子很想怼他一句,是不是如此,你长着眼睛看不到吗?
但是对方是太子,他纵然是做大哥的也不敢直接怼,只能憋屈的强笑着回道。
“也是,长辈都喜欢年龄小的孩子在他们面前讨好卖乖,我们小的时候,父皇忙着在外征战,都没赶上好时候啊。”
说来说去,还是嫉妒他小舅子受父皇母后的宠爱,太子心里其实也有些不是滋味,毕竟他都不曾享受到父皇的宠爱,也不曾在这种场合,获得如此明显偏爱和关照。
不过他心里清楚,太子妃的娘家至亲,只剩下小舅子一个,绝对是他的自己人,小舅子由他的父皇和母后亲自教养着长大,这情分自然是非同一般,对他绝对有利。
大皇子想要借此挑拨,让他对自己的小舅子产生嫉妒、反感心理,显然是打错了算盘,也小看了他。
坐在一旁的二皇子有将两人的交谈听在耳中,嘴角勾起一丝透着轻蔑的笑意,笑的当然是他大哥这个到现在还认不清形势的。
他们的父皇,压根就没考虑过要重用他们两个,太子不仅有着嫡出这一天然优势,还拥有一位精明厉害,深受他们父皇信任的亲娘做依仗。
所以,连人家的小舅子,在他们父皇面前,都比他们这些庶出血脉更有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另辟蹊径,还能有机会争取一下,否则,像他大哥这般耍点不入流的小心机、小手段,不过是在得罪人之余,贻笑大方而已。
【作者有话说】
75
第75章
崩溃
次日的大朝议上,当皇上与皇后一起出现在朝堂之上时,众大臣没有任何反应,皇上刚还朝,对当前的朝廷事务还不熟悉,皇后当然不便就这么直接退下去。
但是等到皇上当朝宣布,文武百官就无法冷静了,崔丞相的目中闪过一道精光,立刻抢先开口。
“陛下,娘娘代理朝政以来,力挽狂澜,确实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可是现在您已还朝,继续让娘娘临朝,这……实在有违旧制,请皇上三思啊!”
群臣立马附和,“请皇上三思!”
群臣的反对,早在皇上的预料之中,所以他也不恼。
“朕乃大安朝的开国之君,朕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后来者该遵循的旧制,大安之前的那些旧制,与我大安有何关系?”
这话听着理是那么一个理,可是事不是那个事啊。
何丞相目含深意的瞅了眼崔丞相,随即也出列道。
“陛下,娘娘心系江山、百姓,确实堪称一代贤后,但是之前请皇后临朝,乃是无奈之举,如今陛下既已还朝,若让娘娘继续临朝,难免会让臣等无所适从。”
昨日进宫交述职书时,两人在宫门口遇上,崔丞相还在试探他对皇后继续临朝一事的态度,可见这个老狐狸本就在盘算着如何将皇后留在前朝的事。
如今皇上主动提出来了,他倒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反对就反对吧,还要先将皇后恭维一番。
幸好他还不算笨,没有被这只老狐狸给带沟里,直接照着对方的套路也来一遍,总不会错。
何丞相的话,也成功获得众大臣的一致附和。
“朕回来后,详细了解了一下皇后在代理朝政期间的作为,发现皇后的许多想法,都能给朝廷和百姓带来巨大好处,朕与诸位都多有不及,才会做出这个决定。”
皇后很有想法的事,朝中的文武百官都对此深有体会,毕竟他们都因此而被折腾得不轻,才会这么期待皇上能早日还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