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57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包括老师上课所用的教室,他自己住的小屋,这一年间,大家谁抽空都去搭把手,群策群力,也比去年扩建、增建了许多,去年扫盲老师还要在柳家过冬,今年便可以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了。
  万大人给脸,三家村也要能接得住,扫盲班的说头,这是一个,到时候能考成什么样还不好说,再一个就是分家了,这个也是去年万大人能满意的最重要一点——考试考不过可能是能力问题,但态度上,三家村是拿得出手的,去年就把公库建立起来了。
  还有田地的重新分配,和今年的收成,也都可以做做文章,褒扬一二:柳十一提出的公粮分等,主要就是为了促进靠近村落的上等好田,都能精耕细作,不要浪费了好地,这样,占有上等田的人家,只能留下自家人口照顾得到的田地,把其余田地拿出来,和别的村人交换。否则光是每年的公粮,都能让他们白忙活一年,留下的还不比耕种下等田的村民多。
  在铳兵训练这个明摆着的威胁下,三家村的族长嫡系,不得不咬着牙吃了这个哑巴亏:你是可以抗拒这样的公粮政策,也不换田,那就等于是和柳十一对着干,并且得罪了所有赞成换田的村民了呗?
  这些人一旦被列为村兵,知道了怎么使铳,那就等于在武力上已经超过你们了,这时候,谁敢说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村内再火并一次都不是没可能,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死了人就算是冤死,又能咋地?
  没见死了那么几十人,也就是万大人来说了几句话,去田地里晃悠一圈,也就算是过去了?万大人甚至连给死者上香都懒!这就可见在这样的地方,死人是多么的司空见惯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些村民,说要离开三家村自立门户,那是梦话,一旦被逐出村落,日子会比现在还惨,那么也就只能低头了。甚至高风亮节地,不去计较上等地和下等地之间开垦程度的区别,或者换田,或者留了个心眼,把多余的田地赠给柳十一,让他来分配,算是做个人情。
  如此,在翌年春耕开始前,三家村还算是顺利地完成了换田工作,柳十一、张十五等人,居中调停,确保村里每户人家的地块都接近于长条形——一部分上等田,外接的距离较远的中等田地。
  至于环绕村子,距离很远还没通水渠的下等田,则成为三族保留的一点点私下的族田,以及村民轮流去耕作的村子公田——这块公田主要是种一些村中公务需要的作物,比如说教师的吃食,牛马的牧草等等,都从公田里种得,有时候育苗育种也在公田中来。
  这般处置之后,近村的好田,便可精耕细作了,再加上一整年来,大家严格按照田师傅的教诲,以及柳十一的补充种地,虽说也有些水旱不挑、晴雨不定,但因为种的是土豆搭配小麦,侥幸也算是丰收。家家户户都开挖第二个地窖,用来存粮,大家的脸上也多了笑容:自古来,狡兔三窟,虽然土豆不怎么好吃,但也是粮食啊,如今至少不需要担心马匪光顾过后,连口粮都无,大家伙缺衣少食,只能在冬日慢慢饿死了。
  秋收后,按道理又该是演武时候,只是因为三家村考试成绩不好,不得万大人的欢心,今年的演武取消了。柳十一等人也不曾闲着,带着村民开始修筑村墙——没有如铁城的配合,他们找不到人来帮忙,靠自己又要伐木又要晒木板,这是忙不过来的,忙活了多半个月,好歹是在旷野方向修起了大概二十来米的轮廓,算是把门户给修起来了,想要把整个村子包在一起,眼下看,靠自己得忙个三五年的哩。
  过日子也急不得,天气冷了,地一硬就不好动工了,这时候,扫盲班的先生也从如铁城过来了——农忙时大家顾不得上课,他就回如铁城去,自然有别的活干,再加上田师傅那些,这么来来回回的,每次村里派人护送,也算是当个信使,和如铁城的联系也就频密多了。
  今年开课,大家都是憋了一股劲,想要大干一场,洗刷去年留下的污名。态度从一开始就比去年要认真多了,课下也随处可见大家复习讨论的,柳十一的确感到了大家的热情,但也逐渐意识到,让所有人都学会拼音,在短期内或许是没那么现实:
  这课上了多半个月,村里一些十岁左右的小孩儿已经几乎把所有的拼音都记下来了——这也是带到黄金地来最小的孩子了,更小一些的孩子,害怕受不了旅程的辛苦,多数都留在了华夏,或者是被其父母送养,或者是受到他们的连累,便取消了来黄金地的计划,自寻生路去了。
  但年纪更大一些的村民,学习态度虽然没得说,学习效果就有点儿堪忧了,不是不诚心学,而是脑子实在有限,好像榆木一样无法开窍,他们自己由于从没指望从科举读书上出身,对此倒也不怎么沮丧,只是害怕在扫盲考试中拖了村子的后腿,便舍弃了老师的教导,采用了一些自己摸索出的方法来记忆知识点——
  这种联想到某种形象来记拼音的办法,就是老师不鼓励的,据说这样在实用中很拖后腿,见到拼音,要比别人多反应好几个环节,才能慢慢地回忆出每个音节的读音,再笨拙地拼到一起,基础是不能算扎实的。
  就是要死记硬背,在脑子里把这些图形和读音完全联系起来,才能做到见了拼音开口就读,算是完全熟练地掌握了拼音,才能算是真正拥有扫盲班毕业的水准。
  比起数学上简单的加减法,语文上的要求,才是拦路虎,柳十一自己没有这个烦恼,因为他五六岁上,就跟着哥哥学过一点买地的拼音,而且父亲每每‘经商’回来,都会带来很多买地的报纸、话本,柳十一自小就是看得懂的,虽然没有系统的上过课,但不知不觉,就把拼音和汉字都学了若干在脑子里了,眼下再学新字,也很快很顺。
  至于他父母,也都是本就通晓不少拼音,只是没有系统学过,包括嫡支近亲,这些本来就混得好的村民,其实或多或少耳濡目染,从年轻时开始,对拼音是比较有接触的,他们的脑子也比较活动,哪怕去年因为情绪上的影响没有考好,今年要通过考试也不是难事。
  拖后腿的,还是那些自幼贫苦,几乎没有怎么接受过家里教导的农户了,对他们来说,学习本身就是非常新鲜的东西,柳十一估量着,如果这一次考试还和去年那样的难度,那可能他们中还是有许多人合格不了。
  而这也正是他不乐见的结果——他在村里慢慢地也有了威信不假,但最支持他的还是这些老弟兄,如果他们有些黯然,又把嫡系那些人给显出来了,柳十一也不知道怎么说,但本能上,他不喜欢这样的趋势。
  要说想法子,无非就是两点,第一,鼓舞他们再加把劲儿努力学,第二就是从老师身上使劲了,这第一点,柳十一也是知道的,这帮老弟兄已经是下狠劲在学了,没法再努力了,怎么调动怕都不奏效——那就只能想法从老师身上找路子了……
  当了一年多村长,解决太多问题,他的思路也比之前要灵活多了,不再觉得拉关系、攀交情、想法子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万大人的话,自己父亲的做法,还是给柳十一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他本来的确是要去找张十五说话的,可想到这里,脚步一转,又冲着村学去了:“也不是要请先生帮着我们舞弊,就是……就是总该想想办法……”
  “先生也是北官出身,料来或也当是能懂我们这些人之难处的……”
  第1193章 不可完成的任务
  “所以大家想想, 一亩地分为十五行,每一行种30株青苗的话,一亩地就需要多少青苗?倘若说从种子到青苗, 育苗的成功率是九成二,那么,我们需要多少种子?已知一粒种子重一克, 为一亩地留种, 要留多少斤是最恰好的?
  现在我们先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三个数学题来看待,张厚收,你来说吧,先列出三个算式来, 大家一起演算一下结果, 顺便也锻炼一下你们的语文能力。张厚收?”
  几乎是才到村学外头, 柳十一就感受到了屋内那浓浓的凝重氛围,他驻足门外,无声地摇了摇头, 叹了口气, 就算没有眼见, 也能想象到张厚收的表情:这张厚收也算是最愚钝的学生了,平日里也不见得就是个话都说不清的畸零人了, 说实话, 能跟着漂洋过海来黄金地的, 怎么也都筛过一遍, 在老家多少都是中上的禀赋。可不知如何,一旦被老师叫起来, 那结结巴巴的劲儿, 活像大傻子一般, 就差没流口水了!
  偏偏,先生又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还公开说过,‘只要张厚收会做了,那就说明这个知识点大家都掌握了’,这就给了张厚收更大的心理压力,每每叫他起来,课堂的气氛就是不好,张厚收也因此在村里逐渐抬不起头来,本来好好的人,如今常遭同学们的叹息讥笑,认为他拖了大家的后腿。
  倘若是别人,那也罢了,这张厚收对柳十一素来是多方支持的,也是最早那个小团体的一员,虽然是嫡系的亲戚,但舍了那头,打从一开始就对柳十一特别有信心。因而,柳十一听他受窘,心中也是格外不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