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580节(2 / 4)
而过分温和的自然环境,就没有优胜劣汰的作用,令到这些基因留存了下来,使本地在如今这国际化的竞争中,处于很大的劣势,甚至都到了完全没必要投资未来的程度——反正就是受差役的命,足够优秀的人,能跳出这个圈子就行了,他们现在于麻林地实施的政策,并不是真想为百姓做什么,而是因为如今的主子买活军喜欢这些调调而已。
反而是被卖出去的,甚至连真正的家乡都没有记忆的谢黑檀,他的思想是乐观的,信念也还很坚定,“要承认现状,但同时也要展望将来。才刚起步数十年的文明,就犹如牙牙学语的婴儿,怎么能和成年人比赛武艺?”
“哪怕有买地的帮助,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时间,我相信,二十年不敢说,五十年后——五十年后,倘若面对眼下的选择,那不论是麻林地还是香美城,到时候,两地城主都可以自豪地拍着胸脯担保:只要买地能给我们机会,我们一定不会让上国失望!一定谨守城池,绝不会让叛逆洋番商船,进城补给!”
五十年后的事,对现在的事态一点帮助也没有,但这份展望并不算是废话,它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不同——那就是谢黑檀是否仍是可沟通、可交流、可信任、可投资的‘志同道合者’,而不是德依娜、德伊本那样,转变为了可利用的‘利益相合者’。
事实上,徐明月对德依娜两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厌恶,甚至认为他们的心态也是可理解的,只是,一旦双方看待事物的基点不再相似,在很多事情上,看法也会有天壤之别,合作就注定无法深入到谢黑檀这样的层次了。这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倒谈不上什么‘讲政治’不‘讲政治’的。
最简单的一点,同样是现在不敢应承买地的药火厂援助,以谢黑檀的说法,那么,将来等麻林地发展起来,在人心上有了这个基础,徐明月还会重提旧事。可德依娜这样的说法一出口,药火厂现在肯定是不会有了,将来也绝不会有,就算要有,那也得把德依娜等人换掉,换上一个如谢黑檀一般的领导者,再来考量了。
买地支援药火厂,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麻林地和香美城的百姓过好自己的日子,而不是给城主等人增加政治斡旋的筹码,甚至可以更轻易地镇压本地的反对者——反对者如果是邪恶的盗匪那还好说,如果是承受了不公和剥削的百姓呢?
对于拥有这种思想的人来说,他现在听话,不代表以后听话,现在呵护生产公道处事,不代表以后也会一直如此。就算是装,怎么也得装成谢黑檀这样,像德依娜那般,耿直地把想法直接说出来,不管之后还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反正在徐明月心里,就会已经将其放弃了,至少在她这,会把对这两人的判断呈交上去,供决策层和智囊团来判断。
“真是没想到,一样是在买地接受的教育,学的也是一样的教材,你和德依娜,也是因为两情相悦,彼此很谈得来,这才结婚的吧?”
徐明月也不由得有些感慨,说起来的话,不论起点如何,谢黑檀这三人组,在买地接受教育的时间和内容都是类似的,而且一贯的表现也算良好,这也是为何谢黑檀会被派遣来当香美城城主,固然这也是德伊本的请求,但倘若对德伊本、德依娜的评价不好的话,远洋东非委员会也不会如此决策。
没想到,几年下来,谢黑檀还好,德依娜的心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这样大的转变,简直可以说得上是面目全非。这一点在徐明月来说,是尤为不合情理的,“要说起来,真是不该,你甚至都不是本地人,还是在被掠之后学会的斯瓦希里语,还对本地的百姓这样有信心······”
要说内部,当然也有倾轧和矛盾,但徐明月相信,在华夏本土,如果有人胆敢说什么‘华夏人就是不行,这片土地没有希望’之类的话,那不论阶级如何,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会上去给几个大嘴巴子。
这种思维在华夏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就算再烂,那也是个例,也是有原因的,怎么能把土地上生长的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谢黑檀从买地来香美城还没几年,都在为东非土地极力辩护,说这和斯瓦希里人的民族性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因为生产力不足,德伊本他们怎么就没有一点儿这样的想法呢?
这么看,他们在买地接受的道统教育,就完全是失败的,虽然或许当时考了高分,但道统课上教导的思维方式,很显然,没能真正地烙进他们的大脑里,甚至没有一点儿痕迹。
徐明月对此颇有些不解,而且认为这是个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果只是一个人两个人,那还好,如果人人如此,那就说明,其实买地现在通行的这种教育——放归——委任的办法,并不如预想的那样,可以在各处培养出适合承接中央的地方政权来。这个方式,还是有调整的空间。
但.....为何会如此呢?她还是想不通,不由有些迷惑地自问,“人变得可以这么快吗?”
“德依娜的变化已经算是不太大的了。”
没想到的是,谢黑檀竟维护起妻子来了,“人可以变得很快——比她改变得更快更极端,德依娜是个好人,她的思想也比较单纯,并不是真正被权力给迷住,我认为她和她父亲,其实都是善良的人,他们只是被置于一个错乱的环境之下,思想因此发生了扭曲——
船长,你要想想,我们现在是在一个落后的实力环境下,按照工业时代的社会规范在建设一座城池,你认为,社会实力和上层建筑是吻合的吗?倘若不吻合的话,在这样的环境里来试着统治一个小国,又怎么能感到不适呢?这种施展上的困难,所产生的怨气,是该冲着自己,还是冲着六姐——”
说出这个最不能被接受的假设后,谢黑檀立刻给了自己轻轻一个耳光,继续说到,“还是冲着最卑微,最不会反抗也的确最愚笨最拖后腿的百姓去呢?”
徐明月无法回答了,她张着嘴,茫然地站了好一会儿,或许是第一次体会到了德伊本、德依娜的视野,体会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而不是以‘阶级性、局限性’这些冰冷的词汇来评判他们。过了一会,她又疑惑地把眼神转向了谢黑檀——
“我——我是苦出身啊,船长,我对痛苦的忍耐,比他们要强多了。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谢黑檀心领神会地答道,他甚至还笑了笑,“对我来说,痛苦就只是痛苦,与其为了回避痛苦而不自觉地改变,倒不如接纳痛苦、容忍痛苦,直面痛苦,并且找到方法彻底地解决痛苦。”
“——这么说,你对于如今东非的困境,已经想到办法解决了?”
徐明月立刻捕捉到了他话中隐藏的含义,惊喜地问——她有点柳暗花明的感觉,本来以为,吉非号的冒险,起到的作用没有自己预计得大,可倘若谢黑檀有什么计划是需要吉非号来配合的话,那么,她这一趟又不算是白跑了。
“是有点儿想法,还要请船长斧正。”
谢黑檀也不隐瞒——主要是他和徐明月实在没有丝毫竞争,反而正该紧密联手,完全没有故弄玄虚、言语试探的必要。他在沙滩上盘腿坐下,拿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写写画画,当下便有条有理地说出了一番话来。
第1206章 四方伸手
“知识教——当然了,所有异域吏目几乎全都在强调知识教,或者说,在主动地渴求知识教主力扩张到他们那个方向。"
谢双瑶微微闭着眼,一边按摩太阳穴,一边不太走心地打趣,“也是,条件越差,手段也就越单一,生产力不能飞跃的话,能对抗宗教的,只有另一个宗教,这是没什么好说的。就非洲这个情况,宗教恐怕还不那么好使,如果单单是宗教就能奏效,那反而简单了。" ↑返回顶部↑
反而是被卖出去的,甚至连真正的家乡都没有记忆的谢黑檀,他的思想是乐观的,信念也还很坚定,“要承认现状,但同时也要展望将来。才刚起步数十年的文明,就犹如牙牙学语的婴儿,怎么能和成年人比赛武艺?”
“哪怕有买地的帮助,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时间,我相信,二十年不敢说,五十年后——五十年后,倘若面对眼下的选择,那不论是麻林地还是香美城,到时候,两地城主都可以自豪地拍着胸脯担保:只要买地能给我们机会,我们一定不会让上国失望!一定谨守城池,绝不会让叛逆洋番商船,进城补给!”
五十年后的事,对现在的事态一点帮助也没有,但这份展望并不算是废话,它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不同——那就是谢黑檀是否仍是可沟通、可交流、可信任、可投资的‘志同道合者’,而不是德依娜、德伊本那样,转变为了可利用的‘利益相合者’。
事实上,徐明月对德依娜两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厌恶,甚至认为他们的心态也是可理解的,只是,一旦双方看待事物的基点不再相似,在很多事情上,看法也会有天壤之别,合作就注定无法深入到谢黑檀这样的层次了。这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倒谈不上什么‘讲政治’不‘讲政治’的。
最简单的一点,同样是现在不敢应承买地的药火厂援助,以谢黑檀的说法,那么,将来等麻林地发展起来,在人心上有了这个基础,徐明月还会重提旧事。可德依娜这样的说法一出口,药火厂现在肯定是不会有了,将来也绝不会有,就算要有,那也得把德依娜等人换掉,换上一个如谢黑檀一般的领导者,再来考量了。
买地支援药火厂,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麻林地和香美城的百姓过好自己的日子,而不是给城主等人增加政治斡旋的筹码,甚至可以更轻易地镇压本地的反对者——反对者如果是邪恶的盗匪那还好说,如果是承受了不公和剥削的百姓呢?
对于拥有这种思想的人来说,他现在听话,不代表以后听话,现在呵护生产公道处事,不代表以后也会一直如此。就算是装,怎么也得装成谢黑檀这样,像德依娜那般,耿直地把想法直接说出来,不管之后还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反正在徐明月心里,就会已经将其放弃了,至少在她这,会把对这两人的判断呈交上去,供决策层和智囊团来判断。
“真是没想到,一样是在买地接受的教育,学的也是一样的教材,你和德依娜,也是因为两情相悦,彼此很谈得来,这才结婚的吧?”
徐明月也不由得有些感慨,说起来的话,不论起点如何,谢黑檀这三人组,在买地接受教育的时间和内容都是类似的,而且一贯的表现也算良好,这也是为何谢黑檀会被派遣来当香美城城主,固然这也是德伊本的请求,但倘若对德伊本、德依娜的评价不好的话,远洋东非委员会也不会如此决策。
没想到,几年下来,谢黑檀还好,德依娜的心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了这样大的转变,简直可以说得上是面目全非。这一点在徐明月来说,是尤为不合情理的,“要说起来,真是不该,你甚至都不是本地人,还是在被掠之后学会的斯瓦希里语,还对本地的百姓这样有信心······”
要说内部,当然也有倾轧和矛盾,但徐明月相信,在华夏本土,如果有人胆敢说什么‘华夏人就是不行,这片土地没有希望’之类的话,那不论阶级如何,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会上去给几个大嘴巴子。
这种思维在华夏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就算再烂,那也是个例,也是有原因的,怎么能把土地上生长的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谢黑檀从买地来香美城还没几年,都在为东非土地极力辩护,说这和斯瓦希里人的民族性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因为生产力不足,德伊本他们怎么就没有一点儿这样的想法呢?
这么看,他们在买地接受的道统教育,就完全是失败的,虽然或许当时考了高分,但道统课上教导的思维方式,很显然,没能真正地烙进他们的大脑里,甚至没有一点儿痕迹。
徐明月对此颇有些不解,而且认为这是个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果只是一个人两个人,那还好,如果人人如此,那就说明,其实买地现在通行的这种教育——放归——委任的办法,并不如预想的那样,可以在各处培养出适合承接中央的地方政权来。这个方式,还是有调整的空间。
但.....为何会如此呢?她还是想不通,不由有些迷惑地自问,“人变得可以这么快吗?”
“德依娜的变化已经算是不太大的了。”
没想到的是,谢黑檀竟维护起妻子来了,“人可以变得很快——比她改变得更快更极端,德依娜是个好人,她的思想也比较单纯,并不是真正被权力给迷住,我认为她和她父亲,其实都是善良的人,他们只是被置于一个错乱的环境之下,思想因此发生了扭曲——
船长,你要想想,我们现在是在一个落后的实力环境下,按照工业时代的社会规范在建设一座城池,你认为,社会实力和上层建筑是吻合的吗?倘若不吻合的话,在这样的环境里来试着统治一个小国,又怎么能感到不适呢?这种施展上的困难,所产生的怨气,是该冲着自己,还是冲着六姐——”
说出这个最不能被接受的假设后,谢黑檀立刻给了自己轻轻一个耳光,继续说到,“还是冲着最卑微,最不会反抗也的确最愚笨最拖后腿的百姓去呢?”
徐明月无法回答了,她张着嘴,茫然地站了好一会儿,或许是第一次体会到了德伊本、德依娜的视野,体会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而不是以‘阶级性、局限性’这些冰冷的词汇来评判他们。过了一会,她又疑惑地把眼神转向了谢黑檀——
“我——我是苦出身啊,船长,我对痛苦的忍耐,比他们要强多了。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谢黑檀心领神会地答道,他甚至还笑了笑,“对我来说,痛苦就只是痛苦,与其为了回避痛苦而不自觉地改变,倒不如接纳痛苦、容忍痛苦,直面痛苦,并且找到方法彻底地解决痛苦。”
“——这么说,你对于如今东非的困境,已经想到办法解决了?”
徐明月立刻捕捉到了他话中隐藏的含义,惊喜地问——她有点柳暗花明的感觉,本来以为,吉非号的冒险,起到的作用没有自己预计得大,可倘若谢黑檀有什么计划是需要吉非号来配合的话,那么,她这一趟又不算是白跑了。
“是有点儿想法,还要请船长斧正。”
谢黑檀也不隐瞒——主要是他和徐明月实在没有丝毫竞争,反而正该紧密联手,完全没有故弄玄虚、言语试探的必要。他在沙滩上盘腿坐下,拿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写写画画,当下便有条有理地说出了一番话来。
第1206章 四方伸手
“知识教——当然了,所有异域吏目几乎全都在强调知识教,或者说,在主动地渴求知识教主力扩张到他们那个方向。"
谢双瑶微微闭着眼,一边按摩太阳穴,一边不太走心地打趣,“也是,条件越差,手段也就越单一,生产力不能飞跃的话,能对抗宗教的,只有另一个宗教,这是没什么好说的。就非洲这个情况,宗教恐怕还不那么好使,如果单单是宗教就能奏效,那反而简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