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贤德(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四家当中最有权势的是贾家,贾府乃国公府,袭了三代。
  虽说如今大燕已经走到末路,但毕竟蜀王还没有真正一统天下,这等前朝顶级权贵的影响力,依旧残存不少。
  贾家已经延续有百年之久,虽然已经没有当年掌握兵权的赫赫雄风,但是仍然世袭着将军之位,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是也有后世高官差不多的这等影响力。
  当然,如今大燕王命不出皇城,这些前朝官职,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重要的是,这百余年下来,四大家族一度依靠联姻、提拔、施恩、威逼利诱,在整个大燕境内,都有许多人脉旧部。
  而这些,一时半会儿,是不太可能全部消失的。
  安抚好这些前朝权贵,是有利于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招降纳叛。
  哪怕只是多写几封书信,游说一二旧识投诚,不定就能多得几处郡县,或者带来一些情报······总体而言,这些顶级权贵是值得拉拢的。
  眼下处于微妙的时机,蜀军来年开春之后,肯定是要下江南的。
  江南那边,却正好是金陵四大家族的自留地。
  贾敏更是许配给林如海。
  如海是什么人?科考第三,一榜探花郎,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
  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巡盐御史是又有权又有财。
  这下来,全国的盐商差不多都得瞧着贾家的脸色行事。
  贾家先祖当年威震九州,肯定也有许多有权有势的世交亲友。
  不然贾政怎么一句话,贾雨村连调查背景也不用,就直接升任知府了,还节节高升。
  由此看来贾家在商界有一点影响力,政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否则,就不会犯事几两银子轻轻搞定,就不会有不少人积极献殷勤。
  当然,随着天下局势风云变化,这些年,大燕人心渐去,天下人大多视蜀王为未来新朝开朝之祖。
  贾家在官场和商场的人脉关系,也大不如前。
  所以才有了贾府进成都,元春进宫之事,其目的实在是太明显了·······无非就是趁着贾府昔日余荫尚在时,让元春入宫,巩固贾家权势地位。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步妙棋·········
  小哀心中有数。
  哪怕仅仅是出于拉拢前朝勋贵,千金买马骨,林正阳也会纳元春为妃,以显自家宽厚。
  莫看贾家如今没有子弟在军中,就以为勋贵们不跟他们来往。
  这个前朝勋贵圈子,实则是很封闭的。
  贾家的动向,就像是一个风向标。
  如不能在此时安置好了,接下来争取那些依旧在各地掌握军权的前朝勋贵,就不大容易了。
  比如扬州,其实依旧有名义上臣服老吴侯,但是实际上听调不听宣,有部分自主权的节度使。
  他们祖上都是将门,如同曾经的文阳府王遵之一般,都是掌握一郡一府之地的节度使,其实有小半都是勋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