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备战益州(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任命庞统为左军师,兼荆州刺史。任命陈宫为右军师,兼南郡太守,任命魏延为中护军,关羽为奋威将军,由他二人分领荆州军队。
  他听取了庞统的建议,派遣使者与长安朝廷交好,以对抗曹操和孙权联盟,同时大举向南挺进,开发荆南各郡。
  与此同时,他还插手交州的事务,与交州的本土门阀士家争夺交州的控制权,士家也不示弱,他们转而联合东吴孙家的势力来对抗刘备的入侵。
  在向南争夺交州的同时,刘备和庞统等人还把目光转向了益州,因为北面有吕布,东面有曹操和孙权,荆州如果想要拓展生存空间,只能向西向南发展。
  南面是交州,西面就是益州。
  益州之主刘璋,是接了他老子刘焉的班,被川中士族看中了他的软弱无能,比较容易控制的优点,推举为接班人。
  随着他主事益州日久,越发显得保守和暗弱,不少川中士子与他离心离德。
  刘表活着的时候,就经常挑唆川中将领和官员反对刘璋,甚至发动叛乱。
  二零零年的时候,川中大将赵韪深得川中百姓的拥戴,便趁机发动叛乱,利用川中世人不喜刘璋,想要取而代之,独揽大权。
  结果被刘璋的父亲刘焉活着的时候收容南阳和三辅地区的流民组建的“东州兵”打败,叛乱平息。
  不过经此一役,川中士人,甚至东州士子也都认为刘璋不适合当这益州之主,他们更加看好信誉、口碑更好,以仁义爱民著称的刘备。
  张松等人便纷纷劝说刘璋应该与刘备结盟,以抗吕布,因为他们都是同宗兄弟,刘备又一向以温和仁义,没有野心而出名。
  刘璋此人耳根软,听得多了,便也有些心动。
  情报部在川中早就发展了诸多眼线,内应,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回了长安。
  吕布十分重视这个情报,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也确实在得到荆州之后,开始图谋益州,并且最终得手,凭此三分天下。
  吕布决心,将对益州用兵提上日程。
  由于在草原上游牧的汉人越来越多,这么多年的游牧政策推广下来,从小就会骑射的汉人越来越多。
  特别是最早就跟着吕布起兵,然后第一批到草原游牧的那些战士,一个个都成了小部落的头人,他们的孩子一个个都开始长大成人,其中不少是汉人与匈奴,汉人与乌桓,甚至是汉人与鲜卑的混血。
  他们各个都是马背上长大,骑术精熟、箭术出众,吕布将他们征召成军,组建了骑兵第十一师,并且挑选了马超来当他们的师长,最是符合他们的脾气。
  后来的骑兵十一师就是以胆大妄为,勇猛无畏,桀骜不驯名扬整个中央军系统。
  以屯田的军队中的精壮子弟组建了步兵第十五师,师长由张绣担任。
  这两个师组建之后,就留在霸陵大营进行训练,特别是针对川中地形进行山地作战训练,尤其是骑兵的山林作战训练,前所未有。
  远征中亚凯旋而归的特战师和荣一师,也留在长安,进行训练,这两个师已经成为中央军的常备机动兵力,每战必用。
  特战师更是全员换装燧发枪,配套的刺刀也已经研制成功,全面配发,这样一来,近身格斗之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不过因为对手还都处于冷兵器时代,前膛枪也无法进行卧姿射击,所以他们的铠甲都被保留,而且依然保留自己步骑两用的特性。
  刺刀代替了长戟和横刀,神射手们手中的弓弩被替换成了线膛枪,摇身一变成了狙击手。
  除此以外,荣誉一师也已经开始接受火枪适应性训练,而且荣一师的三个旅全部改成步兵旅,取消了第二旅的骑兵编制。
  保留全部的重装步兵,长矛手和弓弩手一律换装燧发枪,配发刺刀,取消横刀和投枪以及连弩。
  第三师和第六师已经进驻汉中和上庸,做好入川作战的准备。
  中央军的工兵们已经先期开始修复从汉中入川的几条驿道和栈道,蜀道之难,吕布记忆犹新,所以才会未雨绸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