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九品中正制(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八艘炮舰就是东吴新式水军的全部家底,不过陆逊并不保守,他不想死守港口,等着汉军杀上门来。
  所以听说汉军舰队已经到了珠江口外,便派出了他的水军船队,到珠江口寻找战机。
  不过他还是有所保留,他知道汉军有千吨大舰,吃水深,所以他让东吴水军就在珠江口内迎敌,而不要出到外海。
  汉军的三艘侦察舰碰到的就是这些炮舰,汉军的侦察舰只有船头和船尾的两门火炮,完全不是对手,不过跑起来,对手也追不上。
  侦察舰跑到珠江口外,向甘宁报告了敌情。
  甘宁的主力舰队有泰山级四艘,华山级四艘,长安级十六艘,不过因为吃水问题,泰山级和华山级都不敢进入珠江口。
  不过长安级没有这种顾虑,甘宁便让十六艘长安级进入珠江口迎战。
  长安级每艘有二十二门火炮,而且威力大于吴国战舰。
  汉军的海战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十六艘战舰纷纷抢占有利站位,侧舷接战,当然距离太远的时候,命中率都是极低的。
  双方逐渐接近,汉军舰船数量倍于吴军,火炮数量更是吴军的三倍,双方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两百丈之内的近战。
  火炮对轰,实心弹和霰弹齐上,很快,火炮业务更熟练,射速更高的汉军就占据了明显上风。
  不断有吴国战船被击中水线部分,进水太多,开始倾覆。
  当一艘吴国五百吨的大帆船被击沉之后,吴国海军打出了撤退的旗号。
  汉军战船随后追击,吴国战船,还剩四艘,两大两小,他们凭借着对水道的熟悉,跑回了珠江口番禺港。
  汉军深入追击的时候,却遭遇到了两岸的火炮袭击。
  原来陆逊很有战略眼光,他在珠江口的必经之处,两岸的高地之上修筑了炮台,把最好的火炮安装在上面。
  海战结束,汉军战船无一沉没,却击沉了东吴水军一大三小,四艘战船。
  虽然因为陆逊修筑的炮台,挡住了汉军继续深入珠江口的企图,保住了番禺港。
  不过汉军也没有放弃,而是封锁了珠江口,使得东吴水军就跟他们的长江之中的战友一样,变成了内河舰队。
  反正汉军占领了朱崖洲,后勤补给将会非常方便。
  甘宁留下了一支由两艘华山级战舰,六艘长安级战舰,四艘侦察舰组成的分舰队,驻守在珠江口,实行封锁。
  主力舰队又去了一次朱崖洲,甘宁和鲁肃商量了一番,留下鲁肃和一半的舰船,驻守朱崖洲和珠江口,甘宁则率大军返回胶州湾。
  至此,整个九州大陆的沿海地区全部在汉军的海军掌握之中,大汉帝国的商人垄断了中原地区对海外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利润丰厚,上缴的税收也是极高,吕布也算得到了高额回报。
  商人的远洋货船也越造越大,也相应的带动了大汉沿海地区的造船业的发达,并且培养了数量众多的水手。
  已经有那胆子大的商人开始探索通往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的航线,他们在扶南王国已经见到了从海路上来的印度商人、安息商人。
  大汉各地的官府,按照中央的政令,开始试行九品中正制,推荐和选拔品行兼优的人才,推荐优秀人才的郡县,还会得到伯乐奖,以及优惠的政策,并且会计算到他们的业绩之中。
  郡县中的地方官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埋没人才,唯利是图,而是踊跃推荐,大力提拔。
  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人事部,从户部之中独立了出来,专门负责考核全国文职官员的升迁和举荐。
  现在大汉帝国最大的豪族和财阀都是吕布、高顺、贾诩、沮授他们这样的新兴豪族,所有的豪族和财阀都是依靠吕布和他的并州军事集团才走到今天的。
  他们本身就是这个新的政权的统治者和既得利益者,以及最大的支持者,所以由他们颁布的法令,自然是由上而下,得到了良好的贯彻执行,丝毫没有打折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