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鲤鱼跃龙门(2 / 3)
明日参加考核之辈差不多有两千多人,最终只有一百人能够脱颖而出,可见竞争是有多么激烈。
到底谁能折戟沉沙,谁又能鲤鱼跃龙门,从此成为陪伴在君王身边的人上人,一切,即将揭晓!
......
次日,科举第二轮正式开始。
今日的学宫比昨日更加热闹,学宫外依旧聚集着人山人海。
有人踮起脚尖看向学宫之中的情况,只见此时此刻,一处校场之上,正摆放着数千把桌椅。
每个桌椅之上都有一名学子在奋笔疾书。
来自诸国的饱学之士,当世大贤,作为这科举第二轮的考官。
上首位置端坐的张义则是主考官。
这一次的考题其实很简单,就只有四个字。
治国安邦。
规则是无论以何种学派的思想,甚至是融合学派,写出一片治国安邦的策论。
最终经过张义以及在场所有当世大贤们的评判,择优录取前一百人。
听上去似乎很容易,但实际上却十分艰难。
治国安邦的法子有很多,而且人人都认为自己的法子才是最好的,并且能说出一大堆理由来。
但这种法子只属于个人,没有人知道能否取悦君王。
尤其是秦安,出了名的不按常理出牌,他的脾气秉性没有任何人知晓,这样一来可就没有人知道该如何以一种取巧的方式答题了。
只能按部就班的根据自己学派的思想进行提炼,最后再辅以个人看法。
如此一来,一篇策论便算是完成了。
至于到底能不能脱颖而出,甚至获得上位者的喜好,一切以实力说话!
第二轮的考试进行了一上午,午时左右,基本上所有学子都已经答完题了。
之后张义带着数千张策论文章,带着一屋子的饱学之士开始审阅。
当然,更多时候是饱学之士审阅,张义默默发呆。
他对什么文章思想根本就不了解,他们纵横家练习的,从来是这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以及揣摩人心。
事实上张义到现在都不容秦安为什么让他来当这个主考官。
而且在考试之前,秦安还特意赐给张义四个字。
“便宜行事。”
意思是说在这科举的第二轮,张义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以他的想法行事。
此举是何用意?
张义一直不理解,他只是在见到那群饱学之士不断审阅试题之际,猛然间想起一个名字。 ↑返回顶部↑
到底谁能折戟沉沙,谁又能鲤鱼跃龙门,从此成为陪伴在君王身边的人上人,一切,即将揭晓!
......
次日,科举第二轮正式开始。
今日的学宫比昨日更加热闹,学宫外依旧聚集着人山人海。
有人踮起脚尖看向学宫之中的情况,只见此时此刻,一处校场之上,正摆放着数千把桌椅。
每个桌椅之上都有一名学子在奋笔疾书。
来自诸国的饱学之士,当世大贤,作为这科举第二轮的考官。
上首位置端坐的张义则是主考官。
这一次的考题其实很简单,就只有四个字。
治国安邦。
规则是无论以何种学派的思想,甚至是融合学派,写出一片治国安邦的策论。
最终经过张义以及在场所有当世大贤们的评判,择优录取前一百人。
听上去似乎很容易,但实际上却十分艰难。
治国安邦的法子有很多,而且人人都认为自己的法子才是最好的,并且能说出一大堆理由来。
但这种法子只属于个人,没有人知道能否取悦君王。
尤其是秦安,出了名的不按常理出牌,他的脾气秉性没有任何人知晓,这样一来可就没有人知道该如何以一种取巧的方式答题了。
只能按部就班的根据自己学派的思想进行提炼,最后再辅以个人看法。
如此一来,一篇策论便算是完成了。
至于到底能不能脱颖而出,甚至获得上位者的喜好,一切以实力说话!
第二轮的考试进行了一上午,午时左右,基本上所有学子都已经答完题了。
之后张义带着数千张策论文章,带着一屋子的饱学之士开始审阅。
当然,更多时候是饱学之士审阅,张义默默发呆。
他对什么文章思想根本就不了解,他们纵横家练习的,从来是这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以及揣摩人心。
事实上张义到现在都不容秦安为什么让他来当这个主考官。
而且在考试之前,秦安还特意赐给张义四个字。
“便宜行事。”
意思是说在这科举的第二轮,张义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以他的想法行事。
此举是何用意?
张义一直不理解,他只是在见到那群饱学之士不断审阅试题之际,猛然间想起一个名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