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个巴掌长的锦盒,看着不大,好像也没什么份量,他甫一拿到,没做好心理准备,被这沉甸甸的盒子一压,险些脱手。
  这个重量……
  文央即便心里有所准备,在打开盒子后,也被慢慢一锦盒的金子闪花了眼。
  “这些……”文县令瞋目结舌。
  他做官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黄金。
  文央突然反应过来,猛地盖上锦盒,下意识将这一盒黄金往杜宣缘那边塞。
  “文县令。”杜宣缘止下他的动作,“粮仓扩建之事,还请文县令多多费心了。”
  文央像是捧着一盒烫手山芋,定神凝视杜宣缘片刻后,终于将这盒黄金收下,道:“定当尽心竭力。”
  马车重新启程。
  虽然在苍安县逗留一阵,杜宣缘也做了不少事情,但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耽误太长时间。
  负责赶车的人早早换上体力更加充沛的备用马,全力向下一个目标地点赶去。
  这段路程,这些护送的人犹如焕然一新。
  手脚麻利、动作利索不说,连嘻嘻哈哈的闲话都没再说了。
  ——还是得益于杜宣缘昨日的警告,终于叫他们的弦紧绷起来,不敢松懈。
  不过他们行程的下一站,依旧不是杜宣缘即将任职的并州定北军。
  南方藩王,北方起义。
  大成内部混乱的趋势走向,从系统挑选的“男主”就可见一斑。
  然而与南方只有一个吴王作祟不同,北方的起义军并不只有一两股,除了严家父子这样占山为王的土匪,还有不少脱胎于饱受战乱的北地百姓,依靠当地百姓的支持发展的起义军。
  这些起义军的分布范围虽然广,但实际上威胁并不大。
  大大小小上百支起义军,却没有联合在一起的趋势,就像是一波又一波地鼠,冒头了就被朝廷派遣军队一锤子打下去。
  而各地如苏勤那般的地方守军,其实也不想针对这些“地鼠”。
  不过与苏勤不同的是,他们并非想要养寇自重,而是这些起义军的来历实在棘手,这些起义军要么是逃避繁重徭役的当地人,要么是被北虏、土匪,甚至当地的兵痞所累,难以安居的百姓。
  要是对这些人赶尽杀绝,那他们治下的百姓将会更加怨愤,又兼人心惶惶。
  是以北方的地方军对这些既没有口号、又没有规模,只是隔三岔五冒出来,一打又各自散回各自的老家的起义军,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也是乌合之众。
  还不如把心思多放在时不时就要纠集人马潜入大成劫掠的北虏。
  然而在杜宣缘看来,这些人常年在北方各州穿梭,熟悉各地地形与地方军的驻地方位,又是出身底层,有着一把子力气的壮年,实在是叫人“垂涎三尺”。
  更何况他们的起义是因为难以养家糊口。
  这就意味着一个招揽他们的条件就这样明晃晃摆在眼前。
  所以杜宣缘才需要争分夺秒的积攒足够多的粮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