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尚公主后 第4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国公主叹息一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户部上下有中饱私囊之人,我并非不知晓,只是不曾想到他们竟然会如此胆大包天。”
  她所思所想向来为国为民,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也在情理之中。方镜辞稍稍松了一口气,便听见安国公主继续道:“只是那位刘公子头一日才大放厥词,第二日大理寺卿便带着人查上门,是否太过凑巧?”
  方镜辞心中一凛,不由得道:“或许是大理寺卿早已注意到左曹侍郎……想来也是个巧合。”
  “只是觉得未免太过巧合了。”安国公主提着笔,在砚台上蘸了蘸墨,开始写奏折。
  见她并未就此事多说,方镜辞虽心底稍有不安,但也识趣未曾多说。
  第二日,安国公主的奏折被呈上小皇帝案头。
  瞧见她奏折,小皇帝便不由得紧皱着眉,直觉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证明,轻易不上折子的安国公主每次上折子,都能惹黑小皇帝脸色。
  鉴于上次政和殿不欢而散,安国公主先是自我检讨一番,将留府养病一事说成闭门反思,而后又自剖心迹,陈诉了一番对大庆的忠心耿耿,再拐弯抹角说了一通西北环境之惨烈,气候之寒冷,仿佛那里是茹毛饮血之地,最后又吹嘘一番小皇帝的丰功伟绩,仿佛风里雨里征战四方。大杀天下的是小皇帝一样。
  虽然折子里没提一个“钱”字,但是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意思,自己都这么乖巧听话了,而且现在朝中有钱了,不如就帮正在挨冻的西北军改善改善生活。
  小皇帝冷笑一声,望着跪在底下的方镜辞,“别告诉朕这折子是皇姐写的。”
  方镜辞也知道瞒不过他,恭恭敬敬道:“殿下所写奏折陈词太过生硬,臣不过帮殿下润色一二。”
  小皇帝瞧着他面不改色说出“润色”二字,只觉得这夫妻二人凑到一起也算是绝配——连意思都能变了,还好意思叫“润色一二”?
  他垂着眼眸瞧着折子上的字迹,笑意不明,“这折子只怕也不是皇姐所写吧?”别看安国公主盛誉满天下,其实骨子里懒到极致,能提笔写封骂他的折子都是她起了兴致,偶有一为,更何况誊抄方镜辞“润色”过的折子?
  “陛下圣明。”方镜辞也没否认,“确实是臣代为所写。”
  小皇帝似笑非笑,“朕倒是没瞧出来,驸马写的一手好字,竟与皇姐字迹别无二致。”
  第44章 不舍
  安国公主字迹矫若惊龙, 苍劲有力,很有识别度,不似一般闺中女子,写得一手娟秀的簪花小楷。
  方镜辞:“殿下的字迹颇有名家风格, 臣在严先生处学习时, 曾被先生要求学习殿下的字迹。”
  小皇帝显然没想到会有这茬, 神情微微错愣一瞬, 而后轻声笑道:“朕还以为是驸马特地学了皇姐的字迹。”
  只是想也不可能,方镜辞的字迹深得严先生真传,颇有大家之风。字形正倚交错,大开大合,却又含蓄优雅。风格着实独特,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民间对他的字画几乎千金难求,就连他也是多有耳闻。
  自古名家难免恃才傲物,这样的人物又怎会刻意模仿他人字迹?
  赵琦很快释怀,问道:“这段时日朕也不曾亲自去探望皇姐,不知她如今身体如何?”
  安国公主能大杀四方, 身子也没寻常女子那般娇弱,想来也是早就好了。
  只是……他瞧着坐在底下的方镜辞, 他这段时日派去的人不但连安国公主的面没见着,甚至连孙太医也没见着。
  方镜辞答得依旧恭恭敬敬,双目微垂, 不敢直视龙颜:“陛下日日着人前去探望,殿下与臣都深感陛下厚爱。”
  先是恭维一番,而后才道:“只是殿下征战沙场多年,身体恐有顽疾, 这段时日反反复复,始终不见大好。”
  ——倒是与回报的人说的别无二致。
  想到安国公主这章 年在外厮杀辛劳,赵琦到底心软了几分,“朕记得城郊有个温泉别苑,不如让皇姐去那里修养一段时日,驸马觉着如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