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5)(3 / 4)
文官一愣,有些艰涩地回忆了下,迟疑道:约有五十余人。
朱元璋瞄了他一眼,倒是没有对此不专业的行为多说什么。
其实,这也不能怪文官,大明和注重艺术生培养的宋朝以及仰慕喜爱汉人文化的北元朝廷不同,虽也建有官方画院,但并不入正规编制。
虽然大家的名头都叫宫廷画师,但明朝画院的存在感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一方面是因为掌权者穷苦出身,本就没什么艺术细胞,另一方面,洪武帝也懒得搞些大场面让画师发挥。
但不管怎么说,好好一群艺术家到了现在这种让人要回忆半天才想起有这么个部门的程度,也是怪可怜的。
好在洪武帝到底还是想起来了,他挥挥手让人叫来了画院的院长,然后给人布置了一个不知道该说简单还是困难的任务他让画师们分为两批,共同去绘画他指定的几个地点。
一批人使用的是传统画师的绘画技巧,另一批人则是扛着一个小黑屋,在小吏的指点下使用小孔成像法绘画。
前者还好,后者就感觉有些憋屈了。
小孔成像的绘画手段对于画师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不需要任何基础,只要会运笔就能照着画。
这种于新手来说非常友好的技术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就很让人不舒服了,这相当于否定了画师的专业性以及多年的努力,将他们变成没有灵魂的模仿机器。
而更可怕的是,因为他们只需要进行没有感情的临摹,无需思考,当小黑屋的画师完成了一幅作品的时候,他们的同僚刚刚完成打样。
目送小吏将他们的作品卷起带走,几个刚从小黑屋里走出来的画师表情都有些凝重。
他们的同僚有些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见他们那么快出来均是露出了讶然之色,而等互相分享完了经历后,大多数的画师都露出了屈辱之色,而这份屈辱中亦是隐藏着些许惶恐。
洪武帝对宫廷画师的态度本就是淡淡的,现在又不知道从哪里寻来了这种有辱画师风范的绘画之法,简直就是要将画师二字贬到了尘埃里去了。
此等画技,简直全无神韵!一个画师捏着笔气得直发抖,不过是小儿都可的模仿之作。
不错,陛下难道是想要推广此等绘画之法?若是世间人人皆以此法绘图,只有形似而没有神似,画坛危矣,届时,我等有何颜面去见先人?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觉得各位同僚反应有些太大了,陛下毕竟什么都没说,如果大家反应过于激烈的话,说不定反而会惹怒洪武帝。
这人是个年长的画师,见多识广,也不像小年轻们那样一腔全是热血:若此画如你们所说人人可学,也就意味着人人都可会,到时候铺天盖地的皆为此等作品,大家还会稀罕吗?
他的视角有些奇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话一出口,画师们的头脑便稍稍冷静了些,纷纷表示此言倒是有几分道理。
见状,老画师又安抚道:你们要相信我们传演千年的学派,我等之画,均是储于心,再形于手。观者如何看,画者如何画,皆不经眼,而经意。
说着,他指向了一个画师绘到一半的风景画,举例道:就如这山水画,绘山不是山,绘水不是水,能看出几分皆是个人审美意趣,若是能遇到赏读出画中意的,那便是知己。画同乐一样,都是从心而交友。而你们所说的新画一眼便可看到底,画者与赏画者不过是表面交流,实则全不走心。
诸位,若我所料不错,陛下忽然尝试新画应是另有目的,只是此等目的非我等可以打听,老夫建议各位还是莫要细究。
这一说反倒引起了年轻画师们的好奇心,他们都打量老画师一贯是个心软,于是拽着老画师好一顿缠磨,非要他说个明白。
实在拗不过这些年轻人的缠磨劲,老人轻叹一口气,提点道:何画要求全然的准确,一分一毫也不可错?
这句提示已经够明显了,再说就要触及雷区了。听得懂的都闭口不敢再言,听不懂的也没敢四处打听,现场气氛稍有回落。
众人在互相劝说和安抚之后,重新回到了画案上,只是心已经不再宁静如水,落笔也无端生出了几分急躁。
蓦地,有一呆头呆脑的青年似乎想到了什么,他一拍手出声道:我知道了,是舆图和城防
他话没说完便被众人齐齐捂住了嘴。
嘘,不要命啦,这话是能说出口的吗?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老人口中所言和洪武帝心中所想对上了八九分。 ↑返回顶部↑
朱元璋瞄了他一眼,倒是没有对此不专业的行为多说什么。
其实,这也不能怪文官,大明和注重艺术生培养的宋朝以及仰慕喜爱汉人文化的北元朝廷不同,虽也建有官方画院,但并不入正规编制。
虽然大家的名头都叫宫廷画师,但明朝画院的存在感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一方面是因为掌权者穷苦出身,本就没什么艺术细胞,另一方面,洪武帝也懒得搞些大场面让画师发挥。
但不管怎么说,好好一群艺术家到了现在这种让人要回忆半天才想起有这么个部门的程度,也是怪可怜的。
好在洪武帝到底还是想起来了,他挥挥手让人叫来了画院的院长,然后给人布置了一个不知道该说简单还是困难的任务他让画师们分为两批,共同去绘画他指定的几个地点。
一批人使用的是传统画师的绘画技巧,另一批人则是扛着一个小黑屋,在小吏的指点下使用小孔成像法绘画。
前者还好,后者就感觉有些憋屈了。
小孔成像的绘画手段对于画师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不需要任何基础,只要会运笔就能照着画。
这种于新手来说非常友好的技术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就很让人不舒服了,这相当于否定了画师的专业性以及多年的努力,将他们变成没有灵魂的模仿机器。
而更可怕的是,因为他们只需要进行没有感情的临摹,无需思考,当小黑屋的画师完成了一幅作品的时候,他们的同僚刚刚完成打样。
目送小吏将他们的作品卷起带走,几个刚从小黑屋里走出来的画师表情都有些凝重。
他们的同僚有些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见他们那么快出来均是露出了讶然之色,而等互相分享完了经历后,大多数的画师都露出了屈辱之色,而这份屈辱中亦是隐藏着些许惶恐。
洪武帝对宫廷画师的态度本就是淡淡的,现在又不知道从哪里寻来了这种有辱画师风范的绘画之法,简直就是要将画师二字贬到了尘埃里去了。
此等画技,简直全无神韵!一个画师捏着笔气得直发抖,不过是小儿都可的模仿之作。
不错,陛下难道是想要推广此等绘画之法?若是世间人人皆以此法绘图,只有形似而没有神似,画坛危矣,届时,我等有何颜面去见先人?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觉得各位同僚反应有些太大了,陛下毕竟什么都没说,如果大家反应过于激烈的话,说不定反而会惹怒洪武帝。
这人是个年长的画师,见多识广,也不像小年轻们那样一腔全是热血:若此画如你们所说人人可学,也就意味着人人都可会,到时候铺天盖地的皆为此等作品,大家还会稀罕吗?
他的视角有些奇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话一出口,画师们的头脑便稍稍冷静了些,纷纷表示此言倒是有几分道理。
见状,老画师又安抚道:你们要相信我们传演千年的学派,我等之画,均是储于心,再形于手。观者如何看,画者如何画,皆不经眼,而经意。
说着,他指向了一个画师绘到一半的风景画,举例道:就如这山水画,绘山不是山,绘水不是水,能看出几分皆是个人审美意趣,若是能遇到赏读出画中意的,那便是知己。画同乐一样,都是从心而交友。而你们所说的新画一眼便可看到底,画者与赏画者不过是表面交流,实则全不走心。
诸位,若我所料不错,陛下忽然尝试新画应是另有目的,只是此等目的非我等可以打听,老夫建议各位还是莫要细究。
这一说反倒引起了年轻画师们的好奇心,他们都打量老画师一贯是个心软,于是拽着老画师好一顿缠磨,非要他说个明白。
实在拗不过这些年轻人的缠磨劲,老人轻叹一口气,提点道:何画要求全然的准确,一分一毫也不可错?
这句提示已经够明显了,再说就要触及雷区了。听得懂的都闭口不敢再言,听不懂的也没敢四处打听,现场气氛稍有回落。
众人在互相劝说和安抚之后,重新回到了画案上,只是心已经不再宁静如水,落笔也无端生出了几分急躁。
蓦地,有一呆头呆脑的青年似乎想到了什么,他一拍手出声道:我知道了,是舆图和城防
他话没说完便被众人齐齐捂住了嘴。
嘘,不要命啦,这话是能说出口的吗?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老人口中所言和洪武帝心中所想对上了八九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