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书房的谈话(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联姻,从来都是一条好安排的路。
  沈浮如端正地站着,微微侧头看见了窗外廊下的花,那是有些打蔫儿的四季海棠,仆人端走一盆,又送了一盆。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配合季节开的花,是不许有衰败的时候,花朵总有被顶替的时候。
  “三郎,你在看什么?”
  “海棠花。”沈浮如被自己发散的思维吓了一跳,身子微微一抖。
  沈驸马看了一眼,收回视线:“那有什么好看的,你要是喜欢回头跟母亲说上一声,多搬两盆儿到你的院子里。”
  沈浮如轻轻地应了一声。
  “说起你母亲,她这些日子正给你相看着娘子。你年纪也不小了,心中应该有自己的主意,也可说一说。”
  沈老爷提起这个话题,沈浮如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个少女,而他只是沉默了一瞬,便藏了起来。
  依着王家和沈家之间的关系,联姻是想都别想。
  他苦笑一声:“儿子才刚回来,还想为父亲分忧,不急于一时。”他岔开了话题:“依儿子所见,是太子殿下想要回京了。十年的时间足以让太子殿下在军营里培养出一帮心腹,而他必须要结婚生子且接触朝政。陛下一直没有和王家撕破脸,也不能撕破脸,还要加以安抚。太子殿下这趟回来必然要娶王家的女儿,所以借机干脆谈个条件,让南安王回来。”
  其余三人仔细琢磨着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
  可问题是,沈家凭借什么起来的?不就是皇室和王家的间隙吗?
  沈老爷知道这是无可避免的,皇室和王家博弈,首先考虑到的是皇族的利益。
  他们沈家作为握着刀子冲在前面的人,就要在这一次一又一次的厮杀当中,想办法保存自己的实力。
  他将发白的胡子捋了捋:“嘱咐一下家中子弟,近些日子莫要出去张狂。”
  “是。”三兄弟齐声答道。
  沈老爷又道:“大郎,你在御史台,接下来的日子尽量少弹劾人,避免生事端。至于三郎的太子舍人一职,暂且放一放,先不要入朝了。”
  沈家大郎不赞同道:“儿子觉得,其实凡事也不必悲观,陛下平衡各方势力实属正常,面如今还没发生什么事情,就开始缩手缩脚,王家嘲弄是轻,错过机会是重。”
  沈老爷一字一句的说:“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可见物极必反,做人做事要要如履薄冰,谦得益。 ”
  大郎连声道,受教。
  沈老爷又说:“你们退下,三郎留下。”
  其他两个兄弟没什么意见,二哥还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得回公主府啦,三弟有空过来玩。”说罢,退了出去。
  沈浮如恭敬地站着,等着父亲训话。
  沈老爷满意的看着这个儿子:“你从小就聪明优秀,小小年纪在外求学,吃了很多苦头。”
  沈浮如连忙道:“读书怎么能算作吃苦?”
  沈老爷笑了笑:“陈院长的确在教书育人上面有一套,你老师把你教的太好了,我这个做父亲的也不能教你什么,只同你说一句,凡事莫要心思太重。”
  沈浮如这两天心思深沉,已经被身边人发觉。他虽读书好,但也是情绪把控上还略差一些。想了想说:“二哥大婚那日,白家的白不厌胜了陈酬哥哥,晚上的时候,我们曾一起出去喝过酒。白不厌醉酒说,王将军调动了手下的人,有变动。”
  南楚一向重文轻武,王家的王贺是朝中难得的大将,后起之秀的太子殿下也能算得上是一名难得的将领。
  两人分别守在两处和北端相接的地区,一人在东,一人在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