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意(2 / 3)
在任意一个国家孩子都应该是被保护的,倘若连孩子的权益都不存在,那么这些百姓岂不更是脸朝尘土,被深深埋葬。
最开始是陈平之则派人推波助澜,后来有很多双手伸了下来,汹涌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人们的唇齿之间,都在要求着赵国公的死亡。
国公府一直在装死,闭门不出,想让时间冲淡一切。
然后就人死了。
那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已经很可怜,早早的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孩子,生活无望逃不回公道,于是便扯了根麻绳上吊自杀。
人们抬着这个母亲的尸体在国公府门口,先是咒骂,再而是推搡,最后冲破了防御,踢开了家门,半个国公府都被点燃。
这当然是违反律法的,但是法不责众。
无数人聚集在一起要讨公道,这么大的声音,皇帝当然要听得见,若是连这都不知道,皇城就要乱套。
王丞相说:“陛下,这是民意。是人民共同的思想,普遍的意愿。”
沈尚书反对:“这只是些刁民而已。抓几个死囚拖到菜市场上处死,热血就会让他们退去。”
王丞相一笑:“若他们都是刁民,陛下治理的又是谁?”
陛下治理的是江山,江山社稷百姓一直都是绑在一块的。
就在国家上层人士还在开着裹脚布一般的会议时,一个消息匆匆传了回来。
“国公府的门被踹开,许多百姓涌了进去,赵国公被乱棍打死了!整个府邸被烧砸一空,情况有些失控。”府尹请求再多调派一些人手供他驱使。
事情直接就闹大了。
朝臣们满是惊骇,议论纷纷,一个个兔死狐悲。
沈尚书一瞬间有些眩晕,道:“陛下这些都是刁民呀,居然敢聚众杀人,一定要将他们严惩。”
王丞相老神在在的,站在一边并不说话。
皇帝沉默片刻,道:“再把禁卫军调过去,务必不要造成伤亡。”
话题舆论已经很糟糕,不能再往糟糕的方面流转。
说的再难听一些,哪个地方都可以发生民众暴乱,只要用兵卒镇压下去就好,唯有长安脚下,务必要一片和平,否则人心惶惶。
沈尚书坚持道:“这是一场谋杀,死了人命,应该彻查凶手,否则民众聚集就可以随意杀人的话,国家岂不是无法度?”
“查,要查,大理寺卿。”
“臣在。”
“彻查凶手,一定要找出是谁在浑水摸鱼。普通的百姓敢烧敢砸,哪里敢伤人性命?”皇帝十分愤怒,这是有人不满自己的处置,在推波助澜,赤裸裸的打脸。
而那个人就是他倚重的文武百官中的一位。
王丞相老神在在的站在那,对于一切仿佛都不关己事。
杀死赵国公的人,是一个常年混迹在地底层的小混混,家中无亲人,谁喜欢隔壁卖豆腐大娘家的一女。那女子三年前被拐卖,到了江南一地卖身昌家,早在半年前就被人活活打死。
所以这个小混混去杀赵国公可谓是合情合理,且此人已死,可以完全确定是自杀,再去追查也查不到什么结果。
于是大理寺便就此承报陛下,陛下知道此事必然是王家伸手,王家处理的却很仔细,抓不到丝毫漏洞,只能就此揭过。 ↑返回顶部↑
最开始是陈平之则派人推波助澜,后来有很多双手伸了下来,汹涌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人们的唇齿之间,都在要求着赵国公的死亡。
国公府一直在装死,闭门不出,想让时间冲淡一切。
然后就人死了。
那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已经很可怜,早早的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孩子,生活无望逃不回公道,于是便扯了根麻绳上吊自杀。
人们抬着这个母亲的尸体在国公府门口,先是咒骂,再而是推搡,最后冲破了防御,踢开了家门,半个国公府都被点燃。
这当然是违反律法的,但是法不责众。
无数人聚集在一起要讨公道,这么大的声音,皇帝当然要听得见,若是连这都不知道,皇城就要乱套。
王丞相说:“陛下,这是民意。是人民共同的思想,普遍的意愿。”
沈尚书反对:“这只是些刁民而已。抓几个死囚拖到菜市场上处死,热血就会让他们退去。”
王丞相一笑:“若他们都是刁民,陛下治理的又是谁?”
陛下治理的是江山,江山社稷百姓一直都是绑在一块的。
就在国家上层人士还在开着裹脚布一般的会议时,一个消息匆匆传了回来。
“国公府的门被踹开,许多百姓涌了进去,赵国公被乱棍打死了!整个府邸被烧砸一空,情况有些失控。”府尹请求再多调派一些人手供他驱使。
事情直接就闹大了。
朝臣们满是惊骇,议论纷纷,一个个兔死狐悲。
沈尚书一瞬间有些眩晕,道:“陛下这些都是刁民呀,居然敢聚众杀人,一定要将他们严惩。”
王丞相老神在在的,站在一边并不说话。
皇帝沉默片刻,道:“再把禁卫军调过去,务必不要造成伤亡。”
话题舆论已经很糟糕,不能再往糟糕的方面流转。
说的再难听一些,哪个地方都可以发生民众暴乱,只要用兵卒镇压下去就好,唯有长安脚下,务必要一片和平,否则人心惶惶。
沈尚书坚持道:“这是一场谋杀,死了人命,应该彻查凶手,否则民众聚集就可以随意杀人的话,国家岂不是无法度?”
“查,要查,大理寺卿。”
“臣在。”
“彻查凶手,一定要找出是谁在浑水摸鱼。普通的百姓敢烧敢砸,哪里敢伤人性命?”皇帝十分愤怒,这是有人不满自己的处置,在推波助澜,赤裸裸的打脸。
而那个人就是他倚重的文武百官中的一位。
王丞相老神在在的站在那,对于一切仿佛都不关己事。
杀死赵国公的人,是一个常年混迹在地底层的小混混,家中无亲人,谁喜欢隔壁卖豆腐大娘家的一女。那女子三年前被拐卖,到了江南一地卖身昌家,早在半年前就被人活活打死。
所以这个小混混去杀赵国公可谓是合情合理,且此人已死,可以完全确定是自杀,再去追查也查不到什么结果。
于是大理寺便就此承报陛下,陛下知道此事必然是王家伸手,王家处理的却很仔细,抓不到丝毫漏洞,只能就此揭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