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笨蛋的痛苦(2 / 3)
两两太过极端,霍晏作为儿子,以一种全然陌生的角度听别人去评论,难以勾勒出父亲的形象。他有时心之向往,有时候又抗拒,内心纠结。
他作为对方的儿子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好处,相反,自幼以来就被无数人品评,他为父亲骄傲,也为自己自卑,陈平之也许只是说了句无心之言,可很快就让他联想到那些后继无人,虎父犬子的说法。
他这一整顿饭吃的都心不在焉,根本就没听一桌人在谈论的话题,等这一顿饭用完更是如坐针毡般的起身,想要尽快离开。
陈平只有个习惯,无论和谁一起出来,都会将人送回家中,他叫车夫驾马,先将霍晏送回家。
这一路上车水马龙,外边嘈杂,陈平之闭目养神,随手抛出去两个问题:“你觉得科举对普通寒门子弟有什么益处?”
霍晏一直在走神,听到这句话,忽然回过神来,眼底尽是茫然之色,支支吾吾了半天答不上来。
陈平之睁开眼睛:“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霍晏轻轻地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阎良花提出,要大批量的收拢人才,而有些人有能力,但文学上并不出色,所以可以多加一种考试方式,明经。考帖经、墨义,你觉得怎么样?”
霍晏有些发懵,他们讨论事情的时候,自己脑海当中嗡嗡都是念头,经常走神,压根没听清楚他们讨论的内容。
陈平之等了一会儿见,他不说话,不由得冷笑一声:“我今日带你出来是只为吃饭吗?我带你出来交朋好友,看一看上进者是如何学习谈吐,你竟是半点都没听进去,我只带来了个躯壳,灵魂跑到哪儿去了?”
霍晏觉得羞耻:“我……走神了。”
“你岂止是走神,你是什么都没听进去。”陈平之觉得头痛,虽然早就已经对霍晏不抱希望,但好歹是钱太清的儿子,至少谋取个一官半职,为民稍稍请命也好。
所以当阎良花提出明经的时候,他是很心动的。
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
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按照霍晏的能力,这辈子都别想中科举。
霍晏的神态越发萎靡:“我本也不懂这些……”
“所以才让你听。”陈平之的神态越发冷:“以不会当借口,这辈子什么都不会像个废物一样的活着,顶着你这张脸招摇过市吗?”
霍晏:“长得像父亲是我的错吗?”
陈平之难掩失望:“或许是吧。每次看着你总能想起钱太清,你哪怕有一丝一毫的上进心,都不该自暴自弃。”
霍晏扯了扯嘴角,他是真的学不会,东西看在眼里,转眼就忘,早上读的书到了晚上躺在床上,他一个字儿都不记得。他半夜爬起来,在灯下把一个字一个字认回来。第二天一睡醒又忘了干干净净。
他没天赋,却有一个强大的父亲,这便是虎父犬子。
他怯懦的说:“你从认识我那天开始,我就是这个样子,就算你是刀子也雕刻不成朽木。”
陈平之恼羞成怒:“所以呢?你就一直当朽木吗?看看你们霍家,现在靠着一个女人顶着门柱,你大哥还有点自尊心,已经上了战场。你是一个男人,你现在能做点什么?”
“大概可以去死吧。”霍晏回答。
陈平之一脚将他踹下了车,让马车扬长而去,头也不回的离开。
霍晏从地上爬起来,将身上的尘土打掉,然后从后门回了家,就像是一颗被阳光过度普照过的小草,没有一丝精神。
他回了自己的院子,让丫鬟小厮们离开,不要打搅他读书,但进了书房后,直接蹲在了地上。
看着满屋子的藏书,据说都是父亲留下的。 ↑返回顶部↑
他作为对方的儿子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好处,相反,自幼以来就被无数人品评,他为父亲骄傲,也为自己自卑,陈平之也许只是说了句无心之言,可很快就让他联想到那些后继无人,虎父犬子的说法。
他这一整顿饭吃的都心不在焉,根本就没听一桌人在谈论的话题,等这一顿饭用完更是如坐针毡般的起身,想要尽快离开。
陈平只有个习惯,无论和谁一起出来,都会将人送回家中,他叫车夫驾马,先将霍晏送回家。
这一路上车水马龙,外边嘈杂,陈平之闭目养神,随手抛出去两个问题:“你觉得科举对普通寒门子弟有什么益处?”
霍晏一直在走神,听到这句话,忽然回过神来,眼底尽是茫然之色,支支吾吾了半天答不上来。
陈平之睁开眼睛:“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霍晏轻轻地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阎良花提出,要大批量的收拢人才,而有些人有能力,但文学上并不出色,所以可以多加一种考试方式,明经。考帖经、墨义,你觉得怎么样?”
霍晏有些发懵,他们讨论事情的时候,自己脑海当中嗡嗡都是念头,经常走神,压根没听清楚他们讨论的内容。
陈平之等了一会儿见,他不说话,不由得冷笑一声:“我今日带你出来是只为吃饭吗?我带你出来交朋好友,看一看上进者是如何学习谈吐,你竟是半点都没听进去,我只带来了个躯壳,灵魂跑到哪儿去了?”
霍晏觉得羞耻:“我……走神了。”
“你岂止是走神,你是什么都没听进去。”陈平之觉得头痛,虽然早就已经对霍晏不抱希望,但好歹是钱太清的儿子,至少谋取个一官半职,为民稍稍请命也好。
所以当阎良花提出明经的时候,他是很心动的。
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
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按照霍晏的能力,这辈子都别想中科举。
霍晏的神态越发萎靡:“我本也不懂这些……”
“所以才让你听。”陈平之的神态越发冷:“以不会当借口,这辈子什么都不会像个废物一样的活着,顶着你这张脸招摇过市吗?”
霍晏:“长得像父亲是我的错吗?”
陈平之难掩失望:“或许是吧。每次看着你总能想起钱太清,你哪怕有一丝一毫的上进心,都不该自暴自弃。”
霍晏扯了扯嘴角,他是真的学不会,东西看在眼里,转眼就忘,早上读的书到了晚上躺在床上,他一个字儿都不记得。他半夜爬起来,在灯下把一个字一个字认回来。第二天一睡醒又忘了干干净净。
他没天赋,却有一个强大的父亲,这便是虎父犬子。
他怯懦的说:“你从认识我那天开始,我就是这个样子,就算你是刀子也雕刻不成朽木。”
陈平之恼羞成怒:“所以呢?你就一直当朽木吗?看看你们霍家,现在靠着一个女人顶着门柱,你大哥还有点自尊心,已经上了战场。你是一个男人,你现在能做点什么?”
“大概可以去死吧。”霍晏回答。
陈平之一脚将他踹下了车,让马车扬长而去,头也不回的离开。
霍晏从地上爬起来,将身上的尘土打掉,然后从后门回了家,就像是一颗被阳光过度普照过的小草,没有一丝精神。
他回了自己的院子,让丫鬟小厮们离开,不要打搅他读书,但进了书房后,直接蹲在了地上。
看着满屋子的藏书,据说都是父亲留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