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北宋末年,澎湖列岛已散居三四千汉民。
  他们靠种植水稻和捕鱼为生,近年来也开始种甘蔗。而食盐、布匹等生活物资,则由泉州一带的商人运去。
  堂堂福州市舶司提举戴承嗣,就被流放在这里。
  念及戴家为大明立下过许多功劳,而且案发之后积极筹钱平账,还主动供述大量涉案人员,并帮朝廷填补市舶司各种漏洞,朱国祥下令对戴家从轻发落。
  只流放了戴承嗣夫妻俩,他们未成年的儿女被送回老家。
  戴家被罚款一百万贯,并取消特许经营牌照。
  李邦彦那一家子就严重得多,几个儿子全是贪赃枉法之辈。就连李邦彦未成年的孙子,都跟的儿子、儿媳一起流放,到湖南和广西的蛮夷之地落户耕种。
  《大明律》规定连坐不涉及妇孺,但还有着更细化的法则。
  第一,连坐杀头不涉及妇孺。
  第二,连坐流放不涉及兄弟等亲属的妇孺。
  第三,不涉及襁褓中的幼儿。
  像李邦彦那几个儿子,夫妻全都流放了,孙辈自然随同其亲生父母走。
  李邦彦一边想着再生个儿子,同时盼望着某个儿子突然暴毙。如果儿子死了,他就能把未成年的孙子接到自己身边!
  “相公,已是正午了,日头毒得很。还是寻個阴凉地吧,莫要被晒坏了。”妻子劝道。
  戴承嗣坐在沙滩上吹着海风,湿热的气候让皮肤凝结汗渍。
  他站起来拍拍屁股,情绪低落的缓步慢行。
  一路所过,遇到的岛上汉民却很欢喜,因为这几天正在收割稻谷。
  虽然被纳入大明朝廷管辖,今后需要缴纳赋税,但朝廷也派了军队过来,不用再害怕那些该死的毗舍耶人!
  两条渔船,突然飞快划回岸边。
  收稻时节,他们本不该出海打渔。但朝廷派来犯官管理诸岛,犯官们也担心小命不保,于是派出些渔船去附近海域警戒。
  轮值警戒的百姓,在犯官的协调下,其家中稻谷由村人帮忙收割。
  “来了,海贼来了!”
  几个百姓从渔船上跳下来,沿途奔跑呼喊。
  本来意志消沉的戴承嗣,突然就来了精神,狂奔至一颗大树下,抡捶就去敲响吊着的铜锣。
  “当当当当!”
  铜锣声在岛上响起,村民们放下粮食和农具,纷纷撒腿往家里奔跑,他们要去拿官府发放的兵甲。
  负责守在柴堆旁的轮值百姓,还慌手慌脚的点燃狼烟。
  从福建迁徙过来的汉民,主要集中在三座挨着的大岛上。
  三座岛屿陆续升起狼烟主岛的海军基地有士兵,也迅速敲锣吹号开始集结。
  澎湖海军只有三艘军舰,而且吨位都不怎么大,负责保护澎湖列岛和泉州的安全,顺便偶尔也打击一下走私行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