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5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国祥、朱铭建立的大明,也在收取大量实物税。
  比如商贾运输一船木材,不管是中途的过路费,还是运到销售地的交易税,都需要大量抽分商品抵税。因为商品价格是变动的铜钱也不易运输携带,抽取实物为税收反而能避免官吏坑害商贾、私吞商税。
  这些实物税,官府不可能一直屯在仓库里,必须卖给商人变现成钱财。
  变现就得按市价来,而中央每月获得的月价,还有地方每旬获得的旬价,都跟真正的市价有所出入。
  如果不科配,官商勾结的空间就太大了!
  ……
  父子俩在开国之后,一直在稳步改革此事。
  第一,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物资,继续沿用科配制度。
  第二,其余商品,拍买拍卖。
  第三,沿用王安石的免行役钱法。
  第四,逐渐增加纸币发行量。
  最终目的,是把大宗商品税完全货币化,用纸币来解决实物抽分的问题。
  大宗商品货币化之后,其余抽分实物就不用科配了,科配制度自然而然就能完全取消。
  但是,无法解决富商巨贾联手垄断、操纵市场的问题。
  现在郑胖子就提供了一个方案,即在开封设立交易所。虽然无法彻底解决垄断,但能够让市场变得更透明,增加那些富商的垄断成本。
  郑泓说道:“臣之前在广东做官,广州市舶司的交易所就办得好。”
  “前宋之时,内陆运到广州的货物被几大行商把持,海船想要进货就得看行商的脸色。而海外运到广州的货物,又被朝廷给垄断,最后被京城的行商操控。”大明开国以后,海货不再官收官卖,导致陆货、海货皆被广州行首所控。”
  “但有了市舶司交易所有多少陆货要出海,有多少海货已进港,都能在交易所查得明明白白。广州那些行商巨富,无法再操控货物。他们如果想压价不收货,自有来自福建、浙江的商人收购。”
  “而且这个交易所,跟前宋的市易务还不同,因为官府不会插手买卖。”
  朱铭好笑道:“在六大市舶司设立交易所,只是为了方便收取关税,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意外收获。”
  郑泓说道:“非但如此,交易所还让商人买卖更方便了。比如陆商提前在交易所卖出货单,海商则提前吃下货单并预付首款,双方在下次信风到来之后,就能迅速完成约定好的交易。可避免货物长期压在仓库里,也可避免临时找不到想要的货物。”
  交易所既然出现,那么期货也肯定随之诞生,如何规避风险商人们自己能解决。
  朱铭问道:“有没有人专门倒卖货单牟利的?”
  “有。”郑泓点头说。
  看吧,炒期货的都有了。
  朱铭感觉,可以在六大市舶司发行纸币了。
  郑泓说道:“开封在天子脚下,国朝初立,朝廷威信极高。自然不会出现商贾屯居积奇,导致全城百姓买不起煤冻死的事情。但商贾不敢搞大的,却经常玩一些小的。俺翻找了开封府去年的询价公文,发现就有行商趁着全国查处大案,联合起来操纵开封府的物价牟利。”
  “呵呵。”朱铭一笑。
  去年趁机操控京城物价的商贾,有好几个都被抄家了。
  当然,他们被抄家的原因,是因为卷进贪腐大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