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6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铭继续说:“大位交接之后,阁部院寺官员职务皆不变动。”
  “太子圣明!”
  众臣齐声呼喊,都彻底放下心来。
  朱铭再说:“我登基之时,并不大赦天下罪犯,但要给天下万民减税。内阁与户部,商讨一个减税方略。记住,商贾的榻税、铺税、过税之类的不能减。”
  这是仁政,必须赞叹,官员们再拜。
  朱铭还在说:“在减税诏书里面,还要写以下内容——”
  “第一,各省全面稳步推行摊丁入亩。”
  “第二,清丈田亩时,鼓励地主到官府自报隐田。自报之人,如果核对无误,前几年的逋赋不再追究。若有隐田被官府查出,不但要补交欠税,还要十倍罚交钱粮!”
  “第三,朝廷会派遣大量御史前往各地巡视税收。除了五代以来就有的定额鼠雀耗,其余折变、面耗、杂派一律取消。这是开国就定下的规矩,可直到去年还有官吏在征收。现在配合吏役改革,基层吏役有了薪俸,绝对不准再滥征杂税!被抓住就是罢官流放,严重者直接砍头!”
  ……
  宋朝疯狂加税,从伟大的宋仁宗开始。
  加税的直接结果,从中央统计数据就能看出。
  整个北宋的官方数据,全国户口和田亩一直都在增涨。唯独宋仁宗执政时期属于例外,户口和田亩数量双双下跌。
  户部很快就拿出减税方案,并且递交到内阁讨论。
  户部尚书方孟卿对阁臣们说:“前宋残民加税,自仁宗朝始,商税加得尤其多。就连开封城外的农民,挑着瓜果进城叫卖都要征税。农民种地已经交过两税,若是瓜货卖得多自当再征商税。可小民挑着少许瓜果进城,只是沿街叫卖,赚些微薄小钱糊口,这时去收商税于心何忍?”
  宋仁宗疯狂加征商税,把全国农业税的比率,降到总税收的56%。这放在农业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农民又得到什么好处了吗?
  当然没有。
  朝廷通过各种杂派,变相增加农业税。此风一涨,官吏趁机跟进,疯狂盘剥农民,而国库却没增收多少。
  方孟卿说道:“对商税的减税方略,是酌情降低或者取消,恢复到宋仁宗登基之初。当然不是全面恢复,大约要保留加税的一半,因为宋初确实收得不算高。主要是取消针对小商小贩的加税,尤其是农民进城卖货的税收!”
  “农税方面。前宋的正税加得不多,各种各样的摊派层出不穷。大明朝廷已三令五申,但地方官吏还在收取,而且越收越隐蔽,就连御史都容易疏忽。尤其是‘布估钱’,官、商、吏三方勾结,从以前的豪夺,变成现在的巧取。不仅小民受布估骚扰,就连大地主都深受其害。当狠狠的从重处置!”
  宋代的杂税有多离谱?
  我养了一头牛,在牛活着的时候要交税,若牛死了还要纳一笔税。
  家里丁口多,就要承担更多徭役。如果分家,那就罚钱。
  不仅买卖房屋要征税,就连修房子都要征税!
  对了,还有农具税。
  我家添几把锄头也要交税,这玩意儿只在宋真宗年间被废除过一阵子。
  收来收去,甚至诞生了“鞋钱”。
  你要穿鞋吧,那你得交鞋钱。
  这种乱七八糟的杂税征收难度极大,中央朝廷其实收不进国库。多数杂税沿袭自五代,宋朝却一直不废除,算是默许地方官吏以此贪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