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78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刘一止却已年过半百,经历过太多挫折,更能体会到人间苦难。
  陈鳌从湖里爬出水渍未干,半穿衣服坦着上身,此刻飞快记录两人的诗。
  几个县令和校长也来作诗,其实都是半路想好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大明,也有写河北这几年大治的。
  继而,那些士子也拿出作品吟诵,想要趁机在皇帝面前展露才华。
  众人请皇帝留下诗词,皇帝欣然接受。
  朱铭没有去改那首“接天莲叶无穷碧”,而是用诗词道明自己的来意。
  苏钦捧来纸笔,朱铭挥手写就:“传诸河北各府县,让他们秋收之后征发民夫随军作战!”
  “是!”
  苏钦吟诵道:“《从军乐》。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众人闻之肃然,虽早就已经猜到,但此时终于确认要打仗了。
  刘一止拱手说道:“官家,巨马河两岸数县皆种水稻,比南方收获时节更迟。一旦大量征发民夫,恐会影响秋收,百姓也多怨言。”
  朱铭说道:“种植水稻的州县,家中只有一青壮者不征发。若是农忙时节,征一民夫,抵税十亩。”
  刘一止终于笑道:“如此,民皆乐从之。”
  整个河北地区,新收复的幽燕人丁稀少,黄河下游同样凋敝穷困。
  也就真定、保定、雄安三府,距离最近又人口众多,民夫当然得从这些地方来。
  朱铭又乘船游玩一阵,便下令回到岸边。
  饭食早已备好,朱铭席地而坐,招来众人一起宴饮。
  ……
  跨过巨马河,继续北行。
  离开北岸的水稻种植区,景色瞬间变得荒凉。
  沿途地广人稀,风吹草低见白骨。
  只有接近了各处县城,才仿佛又回到人间。
  整個幽燕地区都差不多,仅围绕着各县城方圆数里,才能看到人类活动的迹象。
  就连小镇都罕见,到处皆为荒村。
  爬满藤蔓的古宅,昭示着曾经也是大户人家。
  偶尔有一驿站,周遭也竖着篱笆,用来防备狼群野狗。
  包括朱铭在内,所有的随行人员,都是第一次来到金人蹂躏后的北方。
  其实也不能全甩锅给金国,因为在辽国末年,已经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战争与饥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