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82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石元公,间谍头子一个,而且非常低调,暗中付出了很多心血。
  不论是郡王还是国公,拿到这些爵位,全都得回京做官,不能在前线带兵。
  除非又起大战,才会临时派出做统帅。
  岳飞、王彦、李彦仙,全部封侯!这次都立下大功,他们属于军中新星。
  杨再兴虽在辽东屡立战功,但资历实在太浅。这次只能封伯,但军职连升了三级。
  李进义、花荣、杨云、陈子翼、邓春、关胜、韩世忠、姚平仲、吴玠、刘锜、张宪、折彦质、赵立、李成、耶律余睹、徐宁……等诸多将领,这次或有立功,或是没咋打仗,军职都各有提升。爵位也有所提升,有的无爵者捞到低等爵位,有的爵位不变但增加食邑。
  漠南都护府的首任都护,已经确定为韩世忠。
  接下来几年,韩世忠和岳飞,各自镇守一大片草原。
  韩世忠面对的是西夏和克烈部,岳飞面对的是蒙古诸部。
  李彦仙调回陕西,担任陕西总兵。
  王彦任河北总兵,陈子翼任山西总兵,姚平仲任河南总兵,关胜任山东总兵,折彦质任辽宁总兵,邓春任淮南总兵,赵立任朝鲜总兵(驻军平壤)……亦有年龄稍大的将领,调回兵部或枢密院,比如耶律余睹就捞到兵部职务。
  刘延庆、折可求等前宋老军阀,全部官升一级、退休回家,每月可白拿工资。他们担任的兵部或枢密院职务,通通让出来交给其他调回京城的将领。
  另外,石元公的情报组织,正式并入兵部为“军情司”,并与驿站、递铺和漕军系统融合。同时,还要跟枢密院对接。
  石元公调入枢密院,担任知枢密院事。
  ……
  就在朝廷筹备献俘仪式及册封大典时,鸿胪寺前来汇报:“黄头回鹘使者已进京,首领谦吉欲自立为汗,请求陛下册封并赐国姓。”
  朱铭对此有点无语,青海势力的崛起,也算是一个极大变化了。
  那些生活在祁连山南麓的黄头回鹘,是裕固族的祖先。他们时而臣服西夏,时而臣服宋朝,各部散居无法统一。
  可最近几年,通过跟大明搞茶马贸易,并且参与丝绸之路贸易,势力在青海湖周边迅速膨胀。
  去年,甚至把青海湖以南的吐蕃诸部给征服了。
  现在更是打算自立为可汗,而且请求大明皇帝册封,并赐予他们的首领“朱”姓。
  朱铭仔细考虑之后,批示道:“封黄头回鹘首领谦吉,为青海可汗、归顺王,赐名朱怀忠。”
  大明继承北宋的地盘,早已牢牢占据西宁,继续往青海湖那边打也没啥意思。
  只能在西宁驻军,充实河湟谷地的人口,并将吐蕃化的百姓重新汉化。如此,就能震慑这位青海可汗。
  通过商人,大明朝廷已经获得确切情报。
  这位青海可汗已经五十二岁,有两个弟弟、六个儿子。
  除了幼子跟在身边,那两个弟弟、五个儿子都获得了草场。
  熬呗,朱铭可以把青海可汗熬死,等着他的兄弟和儿子内乱。斗得差不多了,大明朝廷再出手,继续推恩分封牢牢掌控,并划定地盘不准他们越界扩张。
  黄头回鹘的崛起,也让脱思麻如临大敌,去年已经来了好几个使者,请求归顺大明并获得官职。
  脱思麻是一个地域概念,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带,生活着很多吐蕃部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