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57节(2 / 4)
开封赏赐完毕,宗武又前往大名府。
黄河改道工程,在去年正式完成,吸取北宋治理黄河的教训,大明前后用了好几年时间分流。
如今黄河的主河道,从大名府南郊流过。途经清平、高唐、平原、德州、德平、乐陵、无棣,最终在后世的无棣县与海兴县交界处入海。
为了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德州的州城都北迁十五里。
沿途流经的县城,除了高唐县没动之外,其余五个县城全部迁走,最短也是迁到十里外重新筑城。
开德府(濮阳)和大名府是治理黄河的重点地区,大堤套小堤,大埽套小埽。
濮阳西北郊的赵村,村民全部搬走,追加修筑好几道遥堤。又在商胡埽的对岸,挖人工河进行分流,这条人工河长约200里,直接连通黄河与梁山水泊。
人工河有堤坝与闸口,平时部分开闸可以通航,洪汛时全部开闸以泄洪,枯水时关闸疏浚人工河道。
梁山水泊,退田还湖数万亩。并禁止围湖造田,若有违反,跟纵火罪一样判罚。
大名府的古城镇全部搬迁,挖了一个方圆十余里的大湖用于泄洪储水。那里地势略高,丰水期储水,枯水期放水。还围湖修了几级堤坝,用于蓄水刷黄,冲刷更下游河道。
从开德府一直到入海口,定期进行引黄灌淤,既能抬高两岸地势,又释放了河水中的泥沙,还能灌溉附近的农田。
这一系列工程完成,只要维护得力,黄河一两百年都可无大患。
但如果到了王朝的中后期,吏治渐渐败坏,日常维护不善,再加上河床长年抬升,遇到特大洪水估计黄河会改道!
那种情况不是朱铭该考虑的,他能治住黄河一两百年就足够了。
由于黄河水患得到治理,宗武此时见到的大名府,变得更加富庶繁华。来自河北和山东北部的商旅,源源不断在大名府停歇卸货,又有无数商旅把货物运往开封洛阳。
知府正在组织百姓增筑城墙!
大明统治十余年,这里人丁繁衍兴旺,附廓百姓越来越多,常住人口突破三十万,原有的城墙已经不够用了。
被调来帮忙的漕军将领谢深,在跟宗武闲聊时感慨:“俺祖籍就在大名府,二十几年前的时候,黄河决堤倒灌府城,不知淹死了多少人,俺家就是那时离乡搬走的。小时候听俺爷爷说,他几岁时黄河改道,河道从大名府南边变去北边……唉!这大名府是前宋的北京,却遭洪水来回淹灌。眼看着人口恢复,一场洪水又淹死无数。”
宗武说道:“当今圣天子雄才大略,黄河水患已是治住,大名府从此可以安定了。”
“确实雄才大略。”谢深点头说。
他是漕军将领,经常押送货物到处跑,知道大明是怎么治理黄河的。
别的复杂工程不用讲,只说搬迁一个州城、五個县城,就是前宋不可能做到的。哪个大臣治河时敢这样搞,当场就会被喷得辞官,即便前宋君臣想这么做,具体执行时也地方阻力重重。
哪能像朱国祥、朱铭父子这般,皇帝开口一声令下,地方就得无条件执行。
宗武看着富庶的大名府城感慨一番,便拿着大明宝钞去换取钱财,赏赐给本地参与征讨西夏的将士。
这里跟开封不一样。
开封郊外的仓场属于国库,户部一纸公文就能调出物资。
大名府这边属于地方府库,户部当然也能调用,但手续相对复杂,还不如直接用大明宝钞换钱呢。
在大名府封赏之后,宗武的任务就只剩岳飞那里了——开封以东的军队,征夏时最远只调动了大名府驻军。而且大名府的驻防军数量很多,主要任务是抗洪抢险,一旦发生洪汛全得出动。
宗武一路坐船来到保定府,拿出一大半宝钞换成银元和铜钱。
更北边暂时没有宝泉局,只能在这里换钱,然后一路运去草原。甚至保定府的漕军也不多,正忙着往开封运赈灾粮,宗武又去请知府帮忙召集一队民夫。 ↑返回顶部↑
黄河改道工程,在去年正式完成,吸取北宋治理黄河的教训,大明前后用了好几年时间分流。
如今黄河的主河道,从大名府南郊流过。途经清平、高唐、平原、德州、德平、乐陵、无棣,最终在后世的无棣县与海兴县交界处入海。
为了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德州的州城都北迁十五里。
沿途流经的县城,除了高唐县没动之外,其余五个县城全部迁走,最短也是迁到十里外重新筑城。
开德府(濮阳)和大名府是治理黄河的重点地区,大堤套小堤,大埽套小埽。
濮阳西北郊的赵村,村民全部搬走,追加修筑好几道遥堤。又在商胡埽的对岸,挖人工河进行分流,这条人工河长约200里,直接连通黄河与梁山水泊。
人工河有堤坝与闸口,平时部分开闸可以通航,洪汛时全部开闸以泄洪,枯水时关闸疏浚人工河道。
梁山水泊,退田还湖数万亩。并禁止围湖造田,若有违反,跟纵火罪一样判罚。
大名府的古城镇全部搬迁,挖了一个方圆十余里的大湖用于泄洪储水。那里地势略高,丰水期储水,枯水期放水。还围湖修了几级堤坝,用于蓄水刷黄,冲刷更下游河道。
从开德府一直到入海口,定期进行引黄灌淤,既能抬高两岸地势,又释放了河水中的泥沙,还能灌溉附近的农田。
这一系列工程完成,只要维护得力,黄河一两百年都可无大患。
但如果到了王朝的中后期,吏治渐渐败坏,日常维护不善,再加上河床长年抬升,遇到特大洪水估计黄河会改道!
那种情况不是朱铭该考虑的,他能治住黄河一两百年就足够了。
由于黄河水患得到治理,宗武此时见到的大名府,变得更加富庶繁华。来自河北和山东北部的商旅,源源不断在大名府停歇卸货,又有无数商旅把货物运往开封洛阳。
知府正在组织百姓增筑城墙!
大明统治十余年,这里人丁繁衍兴旺,附廓百姓越来越多,常住人口突破三十万,原有的城墙已经不够用了。
被调来帮忙的漕军将领谢深,在跟宗武闲聊时感慨:“俺祖籍就在大名府,二十几年前的时候,黄河决堤倒灌府城,不知淹死了多少人,俺家就是那时离乡搬走的。小时候听俺爷爷说,他几岁时黄河改道,河道从大名府南边变去北边……唉!这大名府是前宋的北京,却遭洪水来回淹灌。眼看着人口恢复,一场洪水又淹死无数。”
宗武说道:“当今圣天子雄才大略,黄河水患已是治住,大名府从此可以安定了。”
“确实雄才大略。”谢深点头说。
他是漕军将领,经常押送货物到处跑,知道大明是怎么治理黄河的。
别的复杂工程不用讲,只说搬迁一个州城、五個县城,就是前宋不可能做到的。哪个大臣治河时敢这样搞,当场就会被喷得辞官,即便前宋君臣想这么做,具体执行时也地方阻力重重。
哪能像朱国祥、朱铭父子这般,皇帝开口一声令下,地方就得无条件执行。
宗武看着富庶的大名府城感慨一番,便拿着大明宝钞去换取钱财,赏赐给本地参与征讨西夏的将士。
这里跟开封不一样。
开封郊外的仓场属于国库,户部一纸公文就能调出物资。
大名府这边属于地方府库,户部当然也能调用,但手续相对复杂,还不如直接用大明宝钞换钱呢。
在大名府封赏之后,宗武的任务就只剩岳飞那里了——开封以东的军队,征夏时最远只调动了大名府驻军。而且大名府的驻防军数量很多,主要任务是抗洪抢险,一旦发生洪汛全得出动。
宗武一路坐船来到保定府,拿出一大半宝钞换成银元和铜钱。
更北边暂时没有宝泉局,只能在这里换钱,然后一路运去草原。甚至保定府的漕军也不多,正忙着往开封运赈灾粮,宗武又去请知府帮忙召集一队民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