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6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写意派也有,但难登大雅之堂。
  比如文同、苏轼、米芾等人,就喜欢画一些小写意。这种画法叫“墨戏”,也叫“文人墨戏”,属于工作之外、茶余饭后的消遣。
  宋代画坛风格的重大转变,是在衣冠南渡、江山残破之后。
  而这个时空,缺乏如此契机。
  大明这些年的强盛富庶,导致写实派继续畸形发展。宏大、壮美、瑰丽、色彩、精致、法度、师承……才是画家们的极致追求,其余都属于离经叛道的微末技巧。
  翰林画院的御用画师们,更是一天到晚着眼于富贵与盛世。
  小厮默默的上前半步,只见画纸的右上角,那团墨迹被赵楷挥毫填充,很快就有了山岳的模样。
  具体技法叫“大斧劈皴”,是徽宗时期的御用画师李唐所发明。
  到了大明新朝,李唐做过翰林画院的院长,还跟李清照一起研究过金石。他没有被金国掳走,也没有在落魄当中突破,而是在清闲富贵当中病逝。
  李唐发明了“大斧劈皴”,却依旧属于写实派,而且是写实派领袖。
  赵楷在做皇子的时候,曾跟着李唐学习画技。他此刻对于“大斧劈皴”运用,跟老师李唐完全不同,更加肆意放浪,完全不讲法度,也不注重细节。
  如此种种,都跟当下的画坛背道而驰。
  除了具体的画法,赵楷还在画纸的左上部分大面积留白。只在巨大的空白之间,画一轮极小的坠落的黑日做点缀。
  鸡鸣声传来,赵楷写下“艮岳”二字,又署上自己的姓名。
  他从腰间摘下印章,扔在画桌上说:“盖上。”
  说完就不管不顾,挥臂把饭桌上的杯碗扫开,整个人躺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杯碗落下,哐当当碎了一地。
  房门突然被推开,张放问道:“画完了?”
  小厮正在落印,回答道:“画完了。”
  张放说:“再取二十支蜡烛点上,这些蜡烛有一大半都燃尽了。”
  屋内重新变得光亮起来,伴随着赵楷并不响亮的呼噜声。
  张放和谢云云,围着这幅大写意仔细观赏,眼睛里全是震惊之色。
  整幅画的构图中心应该是樊楼,但焦点却是右上角的艮岳。
  艮岳显得出奇挺拔险峻,开封城内的一座人工小山,竟然画出了巍峨华山的感觉。外形和比例都不像艮岳,但一眼又能够认出是那里。
  开封城内的宫阙和厢坊,全然成了烘托艮岳的背景板。
  那些建筑甚至找不出明显的线条,东一团墨,西一团墨。隐约可以看出,哪里是皇宫,哪里是樊楼,哪里是钟楼,哪里是桥梁……
  苍凉,冷峻,甚至带着几分鬼气!
  这不是富庶繁华的开封城,更像是另一个时空,遭遇靖康之难后的人间鬼蜮。
  尤其是大片留白之间的那轮黑色落日,仿佛散发着无尽的黑色光芒将整个开封给笼罩。
  张放嘀咕道:“俺怎看得背心发凉?这画的是开封城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