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97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个太学生回答:“我们昨晚吃坏了肚子,今早耽误了时候。又不知道要考试,因此先去的学校,然后才往贡院这边赶……”
  朱铭打断道:“你知道什么叫欺君之罪吗?”
  “陛下饶命!”
  那太学生噗通跪下,当即改口说:“我们昨晚去勾栏玩耍,睡得太晚没能早起。”
  朱铭问道:“你爹是谁?应该是朝中的某位大员吧?”
  那太学生低头沉默,根本不敢回答。
  朱铭认真想了想,说道:“算了,你们还年轻,现在改过也不迟。我也不问你们姓名,也不找你们的老师,速速去贡院考试吧。”
  “谢陛下!”
  几个太学生全部下跪,朝着皇帝疯狂磕头,然后一溜烟的跑没影。
  陆游和小伙伴们,已经领号入场。
  大明太学开设了很多科目,但只有《数学》属于必修,再选修一部《六经》和一门自然学科。
  至于《四书》,学校不教但要考试。
  为啥不教?
  你他妈连《四书》都没掌握,是怎么被招进太学的?就算是勋臣、烈士后代的保送生,那也先去辟雍(太学预科班)学完了《四书》再来。
  大明的六经属于新六经,去除了《乐经》,增加了《荀子》。
  当然,如果学生觉得自己还有多余精力,是可以继续选修更多课程的。如果额外的选修课程,在考试时通过得越多,毕业考试就越能优先赐进士出身。
  从宋徽宗那个时候起,太学的毕业考试,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
  朱铭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每年太学毕业直授进士名额有限,能获得这个荣誉的无一例外全是卷王!
  去年有一位太学生,数学满分,物理满分,四书三优一良,六经一优一良四可,天文地理律法皆为可。却没有获赐进士出身,只能选择来年再战。
  顺便一提,朱铭把太学毕业考试与制科合并,改为包含各种杂学的专科考试。这个尝试失败了,只维持一届,就宣布分开。
  现在大明科举有三种:
  第一,太学上舍试。
  只有太学上舍生能参加,每年一考,每届有十个进士名额。
  一个太学生,最多可以考三次,然后就强制毕业或结业。
  太学生如果在这里卷不动,也可去参加其他考试。尤其是太学毕业生,立即获得举人身份,可直接去参加会试——结业生不行。
  第二,常科考试。
  即传统科举,所有士子都能报名。
  第三,制科考试。
  也就是专科,乱七八糟的学科都有,分为诸子与实学两大类。
  它跟传统科举错开,也三年一考,但每届专科进士名额只有五十人,可直授中高级伎术官。另有一百个专科举人名额,可以直授低级伎术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