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008节(2 / 4)
马扩说道:“大汗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子孙考虑啊。”
耶律大石说:“真刀真枪战一场,便是身死国灭也认了。此事不必多言,明国若想出兵,尽管杀来试试。”
马扩微微一笑,双手捧出书信:“这是中国天子的亲笔私信。”
真是私信,内容就像写给老朋友的。
“德重兄惠鉴……你我未曾谋面,却已神交日久。细数当今天下之英雄,惟君与铭矣。君以千人之众,攻取西域万里疆土,自古无有出其右者……然则西辽教派林立、割据遍地、异族横行,德重兄麾下有汉人、回鹘人、契丹人、党项人几何?”
“君欲教化西域百姓,岂不思子孙受异族异教同化为蛮夷乎?吾欲复汉唐盛世,西域必取之。德重兄必不愿降,此信可传于兄之妻,危难时出以示众。大明若统治西域,汉人、回鹘、契丹、党项皆可倚重,尔等不当尽死于两国交战……”
耶律大石明白朱铭的意思了。
这次派使者过来,不是让他赶紧投降的。
而是先写一封信,等西辽军队被大明屡次击败,再让耶律大石的老婆拿出来投降。这样可以少死一些汉人、回鹘人、契丹人和党项人,便于大明今后在西域的统治,而耶律大石的家人和部将亦可活命。
耶律大石把大明使者打发走,忍着浑身疼痛躺在床上发呆。
朱皇帝虽然没在信中写什么时候出兵,但他让耶律大石把信交给西辽皇后保管。这种言语,几乎已经挑明了,只要耶律大石一死,大明那边就立即动手。
朱皇帝又打算欺负孤儿寡母,趁着西辽主少国疑的时候发兵!
不知何时,皇后萧塔不烟已站在病床前。
耶律大石把朱铭的私信递过去:“我死以后,明军必来犯。你应当调兵全力抵抗,但事不可违时,把这封信传阅诸将。让他们……投降吧。”
萧塔不烟仔细把信看完,想说些安慰的话,却终究变成一声叹息。
耶律大石说:“朱皇帝雄才大略,唐太宗一般人物,不会跟你们计较的。投降之后,你带着儿女前往洛阳居住,至少也能享受两三代富贵。可惜啊,我若能再活二十年……”
第1025章 增筑与洪水
秋季,大明克复高丽全境。
拖这么久,主要是山区太多。
高丽南方士族不甘失败,有的屯兵山城据险而守,有的带着残部逃进山里打游击。
明军自身出兵不足万,新编的朝鲜兵又不堪攻城。只能一座座山城的推过去,再留下新编朝鲜兵驻防。
虽然攻占了高丽全部城池,但至今依旧有许多残余势力。
主要还是政策问题!
在郑知常的建议下,白崇彦全部提拔寒门,对世家门阀动辄灭族。而且灭族这种事,恰恰是那些寒门在推进,寒门士子对此异常积极。
消息传到南方,高丽士族惊恐抱团,铁了心要跟明军死拼到底。
他们还控制乡间舆论,声称明军倚重北人(大同江以北),要屠光所有的高丽南人,就算南方寒门士子也会被杀。
这种谣言,相信者居多。
高丽的南人与北人之争,早就延续了百余年。之前开京贵族和西京贵族的矛盾,说穿了就是南人与北人的矛盾,十多年前就已激化到北方士族造反的程度。
南方士族借助高丽地域矛盾,竟把许多南方寒门也团结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南方寒门之人,对此将信将疑派心腹北上。这些南方寒门子弟见到白崇彦,立即被任命为小官或文吏,并且暗中写信回去告之家人。 ↑返回顶部↑
耶律大石说:“真刀真枪战一场,便是身死国灭也认了。此事不必多言,明国若想出兵,尽管杀来试试。”
马扩微微一笑,双手捧出书信:“这是中国天子的亲笔私信。”
真是私信,内容就像写给老朋友的。
“德重兄惠鉴……你我未曾谋面,却已神交日久。细数当今天下之英雄,惟君与铭矣。君以千人之众,攻取西域万里疆土,自古无有出其右者……然则西辽教派林立、割据遍地、异族横行,德重兄麾下有汉人、回鹘人、契丹人、党项人几何?”
“君欲教化西域百姓,岂不思子孙受异族异教同化为蛮夷乎?吾欲复汉唐盛世,西域必取之。德重兄必不愿降,此信可传于兄之妻,危难时出以示众。大明若统治西域,汉人、回鹘、契丹、党项皆可倚重,尔等不当尽死于两国交战……”
耶律大石明白朱铭的意思了。
这次派使者过来,不是让他赶紧投降的。
而是先写一封信,等西辽军队被大明屡次击败,再让耶律大石的老婆拿出来投降。这样可以少死一些汉人、回鹘人、契丹人和党项人,便于大明今后在西域的统治,而耶律大石的家人和部将亦可活命。
耶律大石把大明使者打发走,忍着浑身疼痛躺在床上发呆。
朱皇帝虽然没在信中写什么时候出兵,但他让耶律大石把信交给西辽皇后保管。这种言语,几乎已经挑明了,只要耶律大石一死,大明那边就立即动手。
朱皇帝又打算欺负孤儿寡母,趁着西辽主少国疑的时候发兵!
不知何时,皇后萧塔不烟已站在病床前。
耶律大石把朱铭的私信递过去:“我死以后,明军必来犯。你应当调兵全力抵抗,但事不可违时,把这封信传阅诸将。让他们……投降吧。”
萧塔不烟仔细把信看完,想说些安慰的话,却终究变成一声叹息。
耶律大石说:“朱皇帝雄才大略,唐太宗一般人物,不会跟你们计较的。投降之后,你带着儿女前往洛阳居住,至少也能享受两三代富贵。可惜啊,我若能再活二十年……”
第1025章 增筑与洪水
秋季,大明克复高丽全境。
拖这么久,主要是山区太多。
高丽南方士族不甘失败,有的屯兵山城据险而守,有的带着残部逃进山里打游击。
明军自身出兵不足万,新编的朝鲜兵又不堪攻城。只能一座座山城的推过去,再留下新编朝鲜兵驻防。
虽然攻占了高丽全部城池,但至今依旧有许多残余势力。
主要还是政策问题!
在郑知常的建议下,白崇彦全部提拔寒门,对世家门阀动辄灭族。而且灭族这种事,恰恰是那些寒门在推进,寒门士子对此异常积极。
消息传到南方,高丽士族惊恐抱团,铁了心要跟明军死拼到底。
他们还控制乡间舆论,声称明军倚重北人(大同江以北),要屠光所有的高丽南人,就算南方寒门士子也会被杀。
这种谣言,相信者居多。
高丽的南人与北人之争,早就延续了百余年。之前开京贵族和西京贵族的矛盾,说穿了就是南人与北人的矛盾,十多年前就已激化到北方士族造反的程度。
南方士族借助高丽地域矛盾,竟把许多南方寒门也团结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南方寒门之人,对此将信将疑派心腹北上。这些南方寒门子弟见到白崇彦,立即被任命为小官或文吏,并且暗中写信回去告之家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