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01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副产品胶鳔,是制作弓弩的必须材料,现在价钱已变得更低了,沿海地区有很多熬制胶鳔的作坊。
  而且由于食盐专卖,各食盐产地都划定了专属售卖区。而近海捕捞业发达的区域,又恰好是海盐产地,于是就疯狂用盐腌制咸鱼,给你整出一斤咸鱼半斤盐的奇景卖去外地。
  这种变相贩卖私盐的做法,遭到其他产盐区官员的强烈抵制。
  于是,跨省售卖咸鱼,会被沿途钞关课以重税。
  李祖洽介绍起淮南的渔业和盐业,用开玩笑的语气说:“淮东各县的大明百姓,鱼便宜,盐也便宜,家家户户都吃得起咸鱼。便那小康之家,也能一天三顿吃上咸鱼肉,估计是整个大明吃肉最多的地方。可惜不能往外运,仅是运出淮南的过税,就比本地的咸鱼价钱还高。”
  “这税收得有点重啊。”綦歧庵感慨。
  李祖洽笑道:“一点都不重。那些跨省卖咸鱼的,卖的哪里是鱼?根本看不出鱼样子,一斤鱼能抖出大半斤盐来。你们山东也有这种商贾,就想着钻《大明律》的空子。”
  几人在洪泽湖上瞎扯一通,李祖洽又带他们去涟水登临海岱楼。
  一个月之后,继续南下,队伍再次壮大。
  当朝首相李含章的族侄李祖洽,居然也暂时不去参加科举了,带着随从跟他们南下游(出)学(海)。
  六个官二代,全部瞒着家人,不顾海上危险跑去作死。
  都是那本《天方夜谭》害的!
  第1027章 用假金矿骗人去马六甲
  闽浙赣三省的洪灾已经退去,但救灾工作远远没有结束。
  有不少百姓失去了一切,房屋、牲畜、粮食、家具、钱财……都被洪水给无情冲走,他们靠着各种各样的手段才侥幸生还。
  还有许多百姓,由于逃难得快,勉强带走部分财产,但很难短期内恢复基本生活。
  治安问题也很严重,尤其是远离城市的地方,大灾破坏了原有秩序,多有歹人靠坑骗抢劫为生。
  大明朝廷的赈灾反应非常快,迅速从淮南和长江中上游调粮过来,甚至任命了一位专职的三省赈灾总督(拥有临时开府大权)。
  地方官员同样救灾迅速,甚至还没获得中央批复,他们就已经力所能及的做事了。包括士绅、庙观,也纷纷出钱出粮,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至少表面上必须过得去。
  其实放在古代中国,地方官、士绅和庙观,大部分时候反而是赈灾主体——官员逼捐,富户出粮,士绅和庙观主动施粥。
  总体来讲,此次洪灾的各种损失,相当于打一场灭国之战。
  灾区想要基本恢复生产,至少要半年时间。
  六位官二代来到浙江时,江南运河已完成灾后疏浚工作,这个属于赈灾事务的重中之重。
  但运河两岸的乡村,明显还能看到洪灾的痕迹。
  成片成片的稻田,因为洪水而彻底绝收,被泡死的稻子软塌塌倒在田里。
  陆游乘船路过望亭镇时,看到一条官船靠岸。
  两个官差在镇外贴告示,识字的居民纷纷跑来阅读,随即有人欢呼大喊:“快快通知各乡保甲长,赈灾粮和谷种到了!乡民拿着户帖副本去县城领粮,每人可领一石稻谷、一升晚稻谷种。户帖副本损坏或遗失的,赶紧去县衙户房补办!”
  消息传出,四里八乡奔走相告。
  这已是第二批赈灾粮,头一批发放的更少,属于本地常平仓的存粮。现在这批,则是从外地调来的,而且还调来晚稻谷种用于补种。
  保甲长们接到消息,立即召集乡民开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