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少演员都会在演戏之后修一段长假,精神上抽离困难,情绪上压抑无为,十分痛苦。
  沈妍也陷入过这种境地。
  她前半生顺遂,要演悲惨凄苦的山间女子,很难一下真切体会到对方的生活境况。
  于是她切切实实地在团队的保护下住到了大山里,伪装身份,呆了一段时间。
  后来拍完戏,她还是久久没有走出来。
  用这个办法演了几年,她受不了了。
  要成为一个恒久的,信手拈来的好演员,绝不能仅仅靠天赋和所谓的灵气,技巧并不生硬和污浊,要看谁使用,怎么使用。
  亚里士多德说,传递情感的秘诀在于,先感动自己,然后再将虚构体验的幻视传递给他人。这也正是方法派的核心要义所在:将演员情感记忆的创造性发挥作为表演的基础。
  方法派要求演员将自己个人生活中的情感瞬间与角色的情感瞬间连接,通过演员的想象、感官和情感对角色进行填充设计,创作出具有个自独特行为的角色,继而奉献出符合真实情境的表演。(注1)
  换句话说,以情感为纽带,以技巧为表现方式,共情却不过分沉入,进入角色却不成为角色。
  这是对演员的保护,也为演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可能。
  表演的技巧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沈妍结合两种方法,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
  她没有舍弃自己的灵气,也没有被技巧变得匠气十足。她合二为一。在体悟角色情感之后,在短暂的大脑思考和下意识的训练之间,去呈现角色在每时每刻应该做的动作,选择最合适的外在表演方式,将角色塑造。
  前世,评论人和导演们都公认,她不仅拥有精湛的技巧,更能发掘自己内心的情感,并将情感付诸于角色。无论是乖张暴戾的恶女,还是经历复杂的大师,面对每一个角色,她都将内在情感和外在技巧连接,让每一个角色都绽放出如燃烧般的剧烈光彩,绚烂夺目。(注2)
  脑内剧场,也是她自己训练的方式。
  所以每次试戏前,只要条件允许,她都会闭目养神一段时间。
  韩语还在耳边叽里呱啦地响起,沈妍已经过完了所有试戏的片段。嘉月叫了她的名字,沈妍睁眼,站起身来,跟着嘉月进入试戏场地。
  她一走,讨论声四起。
  不会韩语?那是翻译吧?
  中文吧中文,阿西,是中国人呀?
  中国人为什么要来韩国?难道自己国家没有工作了吗?
  不会韩语还来试镜,是瞧不起我们国家吧?
  沈妍在室内,门一关,隔绝了所有声音。
  朴成灿看了眼手里的简历,没怎么提起兴趣,知道又是投资方那边强塞进来的人选。但作为导演的教养还是让他抬着头,看着演员,叫她表演一段最后哑女与女主在关卡中相遇的戏码。
  这段戏很难,难就难在一句台词也没有,哑女却要靠所有外在的动作来呈现人物性格的转变。
  天真无辜烂漫,到冷酷无情渗人。
  要将这变化做到不违和,丝滑无比,顺畅,很难。
  而哑女背后的内心戏也注定了她不能简单生硬地改变眼神就好了,她其实是早就被女主打动了,但现在为了完成自己存在的使命,而不得不与她挥刀相向。
  悲哀又无力。
  衰败的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