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堂的权力制衡很容易导致党争内斗,但是没有制衡一家独大更不行。
  问题交给大佬们,他只管出馊主意。
  和老王的馊主意一比,他的主意好像也没那麽馊。
  毕竟抄家应急这种事情真的有成功的,最後挨骂的只有皇帝,而老王那法子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最後被折腾的却是全天下。
  为了全天下不被折腾,只能委屈官家挨骂了。
  地方官搞钱的手段很多,苏景殊刚到登州就赶上包大人办大案,後面顺藤摸瓜清理登州官场时全程惊叹没听过直接长了大见识,要不是亲眼所见他都不敢相信官场上有那麽多搞钱的门道。
  政策有问题,自然少不了钻政策漏洞的蛀虫。
  大宋的财权分配是这样的,地方先收税,收完税後做个粗略的预算留够地方自用的钱,剩下的全部上交中央。
  唐末地方割据政权带来的阴影太大,大宋为了不重蹈覆辙于是从各个方面来堵死地方造反的路。
  不过虽然朝廷有明确规定每年收上来的赋税留够地方自用其他全部上交中央,但是没规定地方自用是多少,地方送上去的预算方案朝廷也没法一个个的核实,时间长了肯定有胆大的官员上下其手。
  朝廷之下路、府州、县三级,每一级都能钻空子,官场的关系网比蜘蛛网还复杂,时间长了想管都不知道从哪儿入手。
  到真宗年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大概是连年征战缺钱了,朝廷终于想起来给赋税制度打补丁,直接规定各地自留赋税占几成上交中央的赋税占几成,不给地方留那麽大的弹性空间。
  虽然後人提起澶渊之盟都会破口大骂,但是不得不承认没有战事更适合百姓休养生息,和打仗的军费消耗相比那些岁币根本不算什麽。
  当然,他不是说大宋就该花钱保平安,武力值不够和武力值足够但不用还是有区别的。
  真宗後期没有战事,地方赋税上交中央後还有很多盈余,那些年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鲜少因为缺钱而生出事端,直到仁宗年间边境战乱再起,水旱蝗疫天灾组合拳咣咣咣打个不停,没几年就把国库给打空了。
  国库空了怎麽办?增加税收。
  这法子现在肯定不能再用,仁宗年间大规模增税是有真宗年间休养生息的底子,就那还导致民间动乱不断,他们官家接收的是个烂摊子,这时候再大规模增税估计可以洗洗睡了。
  小金大腿也不用直接继承皇位,他们收拾收拾去找个山头自立为王,重新打一遍江山都比接手越来越烂的摊子强。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修修补补太麻烦,不如直接一通铁拳全砸了再换新的。
  第214章
  *
  小小苏大人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危险念头,那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念头又都扑腾着小翅膀飞远,仿佛从来没出现过。
  咳咳,破而後立说的轻松,不到万不得已这法子肯定不能用。
  打仗要花钱要死人还没法正常生活,战乱对百姓的伤害比赋税重压严重的多,所以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
  如今的军队大部分仁宗年间战事增多扩充起来的,那些本就因为战事而招募的军队在战事平息之後没法全部遣散,朝廷要考虑遣散後的士兵对地方治安造成的冲击,要裁军也得慢慢来。
  军队数量多需要的军费就多,需要的军费多官员能上下其手的机会也多。
  别的不说,就只军费这一项支出,真正发到将士们手上的能占一半吗?
  不好说。
  比起仓促裁军带来的後患,清一下贪污的蛀虫事儿少还来钱快,除了得罪人别的没毛病。
  而且查账这事儿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只看皇帝愿不愿意查,只要皇帝愿意,朝中总能扒拉出几个不畏强权的官员替他把事情办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