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往好处想,万一西夏撤兵了呢?
  苏景殊摇摇头,“梁乙埋打到现在一无所获不会轻易退兵。”
  他当然希望西夏赶紧退兵,大宋还没做好灭夏的准备,这次只是防守,即便反攻也拿不回多少地盘,仗打的越久後勤压力越大,再打下去就得从河东路运粮过来。
  但是梁乙埋也不是轻易肯退的,他得为他的前途着想,举国之力出击却一点好处都没讨到反而损失惨重,党项贵族那里他不好交代。
  苏景殊收好千里镜下城楼,狄青已经风一般冲进来并利落的翻身下马,“吐蕃董毡部攻夏,梁乙埋退兵了。”
  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王韶说动了青唐吐蕃的大首领董毡,如今董毡正率兵在西夏境内攻城拔寨,梁乙埋再不情愿也只能撤军回防。
  王机宜到秦凤路一年战果颇丰,之前还有人弹劾他不懂兵事还非要瞎指挥,那些人在他单骑闯入古渭寨招降之後番邦部落後基本上都没动静了。
  虽说董毡趁势攻入西夏境内是青唐吐蕃和西夏的私仇占大头,但是对大宋而言的确有好处。
  姚古恍然大悟,“这一招叫围魏救赵。”
  狄青赞道,“孺子可教也。”
  苏景殊:……
  你们武将之间的互相吹捧是不是有点离谱?
  第229章
  *
  吐蕃帝国的兴起崩溃几乎与大唐同步,唐末五代中原战乱,吐蕃帝国也内乱分裂土崩瓦解。
  三破长安为祸中原都是过去,只是百足之虫断而不蹶,内乱分裂出来的小政权也不容小觑。
  沿边各路分布的大小部族数以千计,其中秦凤路的羌人部族最多,汉人在那儿反倒是少数。
  诸多羌人部落中,吐蕃人占了超过九成。
  先前一统青唐吐蕃唃厮啰已经病逝,继承他赞普之位的是他的三子董毡。
  首领之位新旧更替本就容易造成政权动荡,即便是正常的新旧更替也一样,更不用说董毡继位後大部分吐蕃部族都不服他。
  王韶的《平戎策》主张拉拢亲宋的部族打服不亲宋的部族,汉唐在边疆的策略都是以夷治夷,只要能控制住羌人首领,青唐吐蕃便不足为患。
  董毡急于坐稳赞普之位,再加上青唐吐蕃和西夏本就世代不和,即便没人去劝董毡也会出兵,有人去劝就更不用说了。
  吐蕃大军趁机攻入西夏境内烧杀抢掠,梁乙埋再不撤兵回防怕是连兴庆府都逃不过被扫荡的命运。
  此番西夏倾国攻宋,宋胜。
  直接原因:吐蕃偷水晶。
  妙啊!
  前线各军追击两百里便返回堡寨,穷寇勿追,再深入下去容易被西夏人伏击,教训吃多了总能长点记性。
  後方大义寨有副都总管杨遂坐镇,狄青在确定西夏大军全部撤回後便返回荔原堡。
  荔原堡接收了太多避难的羌人部落,如今西夏大军已退,该走的尽快离开,别全都挤在荔原堡生事。
  苏景殊眨眨眼睛,“元帅,要是前来避难的羌人部落不愿意走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