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宋建国百年愈发崇文,士大夫习惯了高高在上甚至能把皇权挤到一边儿,这可不是什麽好现象。
  好皇帝要会制衡群臣,要让所有臣子都觉得他是朝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让所有臣子都心甘情愿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
  额,他现在一个都没做到。
  赵顼知道他爹的远大志向,可惜他只是个没什麽用的储君,平时帮着打打杂还行,皇帝爹都办不成的事他这个当儿子的更没希望。
  他没爹爹稳重,让他做决定的话只会是他想干什麽就干什麽,就算朝臣在皇宫里撞柱子也拦不住他要做的事。
  赵曙:……
  “吾儿颇有暴君之资。”
  赵顼:“多谢父皇夸奖。”
  父子俩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不远处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史官听的额头冒汗。
  ——官家欸,别这麽不把臣等当外人。
  第二天,衆人再次齐聚垂拱殿,诸位西军守将哪儿来的回哪儿去,韩绛留在京城。
  还有如今身在延州的宣抚判官以及宣抚司衙门的属官,全都回京重新任命。
  狄青和郭逵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留下好留下妙,韩相公留在政事堂是个好相公,还是继续当个好相公吧。
  种谔和折继世心有不甘,但是想想官家说可以让他们先筑抚宁城也只能勉强接受。
  抚宁城位置不算太好,易攻难守面积还小,能把难守的抚宁城守住就能证明他们有能力将罗兀城守住,到时再请命修筑罗兀城官家定会同意。
  一同回京的四位将领都接受了这个结果,只有韩绛黑着脸怎麽看怎麽不高兴。
  官家没说让他离开政事堂,也就是说他回京之後还是政事堂的宰相,但是谁家宰相出去一趟被将领强压回京告状还理论输了?这让他的面子往哪儿放?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就把话放这儿了,朝廷现在不乘胜追击平定西夏将来肯定追悔莫及。
  然而没过几天,深入西夏和辽国的探子同时送回情报,因为大宋在鄜延路的动作太大,梁太後惶惶不可终日,已经向辽国求援想要同时攻宋。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同意了。
  情报送到枢密院再送到政事堂再送到皇帝面前,所有人的表情如出一辙的慎重。
  其中还有几个慎重中带了些兴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从官家继位取消岁币,大宋和辽国之间的氛围也悄悄变化。
  以前是大宋不想打,辽国也不想打,但是辽国想要更多钱就会动弹一下威胁大宋。
  现在嘛……
  且看他们这次有何手段。
  第238章
  *
  从党项人开始崛起,大宋和辽国都想灭夏,就是打起来之後都没讨到好处。
  辽国打了几次没打下来就放弃了,转为让西夏认他们为宗主国每年进贡,然後派公主去西夏和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