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干完这个项目就跑路(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项目不是核聚变就是新的太空飞船。
  只不过不知道是哪一项技术。
  陈神一边吃着饭,一边已经畅想起新技术。
  他现在最不怕的就是大项目。
  哪怕现在给他来个行星发动机,他也……
  说不定可以让国内考虑考虑技术验证,实物建造的事情……
  主要还是行星发动机的工程量太大了。
  高度都是按公里算的,如果没有什么必要性的话,实体建造出来的可能性还真不大。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项目值得他期待。
  这时,跟他开会的人进入频道,看到眼前景象时还有点呆滞。
  “陈总师,需要吃完再开始今天的会议吗?”
  陈神摇摇头,“没事,我们先开会吧。”
  陈神看向屏幕,在对面的只有两个人。
  这两个人应该就是他在核工业基地那边的核心团队了。
  两人做了自我介绍。
  一个戴着眼镜的,叫曾乐安,46岁,是项目除了陈神之外的总负责人,可以说是他在团队里的现场代行者。
  一个叫齐龙,37岁,看起来高高瘦瘦,跟一起和陈神研究过等离子炮的方安海有些相似,一问两人还是老乡。
  两人中的曾乐安出身国内的核动力研究院,负责跟进研究院内的理论研究工作,陈神只是负责把具体的思路抛出来,真正要去验算做出方案的是研究院的专家们。
  而齐龙则负责跟进实际制造环节,他人就在核工业生产基地里。
  核反应堆这东西看起来挺简单的,但其实不是一般的复杂。
  一般来说裂变反应堆主要由核燃料、减速剂、控制棒、冷却剂、反应层这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如果在反应堆外面再加上一个发电机组的话就是核电站了。
  不过就这么简单几个核心部分,涉及的学问可不少。
  光是可公开的核动力研究院就拥有九十多个实验室,从反应堆燃料研究,到反应堆系统设计,再到更分类化一些的压水堆、气冷堆……
  一大串的名单,看得让人头昏眼花。
  想要制造出一个微型核反应堆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院各个实验室的通力配合,还有生产环节的鼎力支持。
  相互熟悉之后,陈神直入正题。
  “目前的技术资料你们都看了吧?”
  两人都点点头。
  曾乐安的眼框还带着明显的黑眼圈,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大熊猫:“我昨天已经跟小组的专家们拉完了整份资料,这个关于一些基础思路都已经讨论清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