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民生凋敝的汉初,真的配不上自己的雄才大略。他无论想做什么,只要一提到人口,便捉襟见肘。
  等三十年后再思考?当一个老年大帝?
  刘盈撇嘴。
  都五十岁了,谁愿意干活啊?他肯定把政务丢给儿子,快快乐乐享受去了,才不要殚精竭虑案牍劳形呢。
  没看阿父想退位当太上皇帝,想得快疯了吗?
  “能做多少做多少吧。”杀鸡儆猴后,刘盈回到城主府,又是挑灯到半宿。
  楼兰王室被屠戮一空的事,很快就会传遍西域诸国,也会传到匈奴人耳中。
  在大月氏的帮助下,无数情报汇总到刘盈手中。
  因是二手情报,刘盈要花很多时间判别真假。
  大汉的人手不足,在西域都是敌人的前提下,不能派汉使出去打探情报。
  汉武帝当初在西域诸国全是敌人的前提下派遣汉使,那是从长安派人,大汉有的是可以出使的汉使,死了不心疼。
  死一两个汉使,或者死光一两个使臣团,只要有人能逃回长安,就能把对方的情报传回来。
  当大汉使团和西域小国发生激烈冲突时,大汉的使臣差不多就能摸清西域小国的情况,让汉武帝做出决断。
  刘盈身边的“汉使”太少了,一个都舍不得死。
  他要趁着匈奴分身乏术,吓唬住西域诸国,才能让汉使去打探其他国家的情况。
  灯火再明亮,对夜晚来说都是灰暗的。
  多看多写了一会儿字,刘盈就感到双眼疲惫。
  他阖上双目,轻轻捏着眉间。
  半晌,等双目舒服一些后,他再次睁开双眼,继续在书简上写写画画。
  萧谨进来看了一眼,命人伺候好刘盈,便回去睡了。
  她本想陪着刘盈,但刘盈催她睡觉。
  刘盈每日要做的事太多,睡眠时间减少。他说自己白日可能会困乏,需要有一个清醒的人替自己拿主意。萧谨必须每日睡眠充足,才能在白日辅佐他。
  萧谨辩不过刘盈,便只能自己按时安寝。
  萧延和曹窋轮流为刘盈守夜。
  他们不放心其他人。
  两人看着刘盈眉头紧皱的模样,心情复杂。
  自从刘盈离开敦煌,脸上笑容越来越少,皱眉的次数越来越多。
  在平定天下时,两人虽属于刘盈的护卫,多在韩信麾下作战,有时也会直接跟随刘邦。
  军中高等级的文吏不多,刘邦处理文书时,常让勋贵子弟暂时充当文吏。
  萧延和曹窋身为萧何和曹参的儿子,自然也深受刘邦信任。他们经常为刘邦和吕雉伺候笔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