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当时被捧为“儒家圣人”的王莽,就要为了复周礼,试图让黄河改回周朝故道。
  幸亏他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推翻。
  直到刘秀的儿子汉明帝任用了著名水利专家王景治河,黄河治理才进入正轨。
  在东汉一朝,黄河水患基本平息,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但在西汉初年的人看来,头就很疼了。
  汉初天团虽都是些青史留名的贤才,但也不是全知全能。
  涵养黄河水土,疏通黄河河道一事,这一帮汉初草莽还真没放在心上。
  他们或许知道些道理,但还未见过,便忽视了。直到刘盈把黄河流域这四百年经济变迁的资料送到他们手中,他们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如此一来,西汉的经济政策就要进行些许改变。至少,不能在建城的时候只盯着渭河和黄河上游的森林砍,就算砍了也得及时补种。
  鼓励在黄河沿岸开垦的政策也要缓一缓,刘邦决定等刘盈一继位,就把刘盈一脚踹出长安城,让刘盈去巡视黄河沿岸。
  刘邦非常开心。
  这事本会落在他或者吕雉头上。幸亏明年刘盈就继位了,该刘盈和萧谨在马车上颠簸了。
  关于黄河的事,一时半会儿吵不出结果。
  开垦是必须要开垦的。如何利用后人的智慧,在保证农耕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黄河的危害,他们得等搜集了更多资料,才能谨慎地做出决策。
  要系统性地治理黄河,黄河沿岸就不宜设置过多诸侯国。
  齐王刘肥对刘盈十分忠诚,不会阻拦治河。赵国既然现在无诸侯王,不如撤掉。
  刘盈的本事能控制中原,压制朝堂,以后诸侯王不需要在中原附近成为长安的屏障。
  之后皇帝分封同宗诸侯王,尽可能地分封到南边未开化之地,让诸侯王自己去人烟稀少的地方开垦。
  周朝的土地就是这样扩大的。
  刘盈对自己即将吃苦很不满,对要把弟弟们丢去南边吃苦很高兴。
  回去就吓唬弟弟。
  汉朝关中经济政策调整只起了个标题,列大纲都不知道要花多久。汉初重臣的当务之急,还是帮刘盈迅速完成神仙的作业。
  刘盈此次开局不错,有望一口气通关。现实中的政策慢慢调整,反正也要等刘盈登基后才实施,还是小祖宗的作业最重要。
  当刘盈养足精神,准备再次进入梦境副本时,朝中多位大儒得病。
  连没心没肺的张苍都病了。
  御医诊断,全是抑郁成疾。
  刘盈唏嘘。后人打着儒家的名义,喊着什么“国家有道德,黄河自然清”,说黄河决堤是天意不肯治水,祸害沿岸百姓几十年。看,快把儒家先贤气死了吧?
  荀子一直强调天灾是自然规律,别说那些虚的,有道德的君王就赶紧救灾;就算被后人嫌弃“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孟子,他拿夏禹治水来宣扬自己“凡事有客观规律,顺天者昌”的观点,也是让后人“遵循客观规律,顺天者昌”的治水,而不是摆烂不治水。
  儒家先贤并非只有这两位。无论哪支儒家(划掉)贱儒(划掉)先贤传人,都没听说过自家先贤提倡只要君王贤明就没有天灾,所以天灾来了不准救灾这种灭绝人性的言论。
  后世的贱儒,老夫杀你!!
  “希望老师们人没事。”刘盈摇摇头,十分同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