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39节(2 / 4)
眼见她越走越偏,周如意提醒:“厂长,那边就是空置的厂房了,没设备也没工人,咱别往那边去了。”
这厂区太大了,有人的时候还好,但没人的厂房和过道都让她心里毛毛的。
叶满枝望着那片沉寂的厂房嘀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空厂房填满了,这些厂房摆在厂里,没有用又不能卖,平时还得派人看守维护,每分钟都有资产在流失。”
周如意宽慰道:“厂子都是慢慢发展的,当初食品厂的厂区也挺空旷的,但是前些年接连合并其他厂的业务,现在厂区的空地全被填满了。”
两人调转脚步,往厂部的方向走。
叶满枝跟她提起联谊的事,笑着说:“咱厂的女职工不愁嫁,这次联谊会可能不止一场,会有不少单位的未婚同志,你到时候多去几场,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
周如意年纪不小了,谈起婚事并没有未婚小姑娘的羞涩,实话实说道:“以前着急找对象,是因为家里住不开,想早点给我哥嫂侄子腾地方。但是咱们厂给我分了房子,我有了住处,其实已经不怎么急着结婚了,可以慢慢找个好的。”
叶满枝问:“咱们厂不少女职工都是你这种想法吧?”
“差不多,”周如意说,“我隔壁的两户邻居也是未婚女同志,以前是在车间组装半自动步枪的,工资挺高,虽然没结婚,但是自行车、手表、收音机都买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哈哈哈,那也不错呀!我就说咱厂年轻人很有竞争力吧。”
叶满枝在厂区里溜达了一个钟头。
返回办公室以后,她跟周如意说:“如意,你帮我调查一下,咱们厂的那些未婚同志,购买三转一响的人多不多。不用刻意挨个问,有个大概就行。”
周如意不知她的意图,但还是颔首说:“我回家属院问问居委会主任和小组长,各家年轻人是什么情况,谁有自行车,谁有缝纫机,他们比工会还清楚呢!”
小周秘书行动迅速,回家属院跟专业人士打听了情况。
只一晚上的时间就做出了一个大致的统计表。
叶满枝仔细浏览一遍后,拿着那份统计表,去了雷万元的办公室。
雷万元正准备出发去中江专区,外套都穿好了。
“雷厂长,去中江机械厂买车,大概需要多少钱?”叶满枝问。
“旧车应该能多打点折吧,尽量在三万以内拿下来。”
叶满枝将那份统计表递给他,“我仔细想了想,厂里没什么可以变现的东西了,除了出租家属院,只能依靠销售产品。但是咱们目前只有玩具枪正式上市了,出厂价才不到两块钱,指望它买车不现实。”
雷万元问:“叶厂长有什么想法?”
“汽枪还在试制阶段,但电风扇已经试制成功了,只要通过评审,就可以面向市场试销售。”叶满枝笑了笑说,“但是即使将电风扇放到商店里,也未必能像三转一响一样,迎来爆发式的销售。”
“嗯,电风扇的定价比较高,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可能会优先选择三转一响。”
“对啊,所以我觉得与其寄希望于试销售,或是出口市场,不如先抓住眼前的机会。”叶满枝说,“咱们厂的未婚职工,有房,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几乎没什么后顾之忧,所以在生活条件这方面,其实是优于其他厂的职工的。”
“不少人在婚前购买了自行车和收音机,很有消费能力。最近厂里不是要组织联谊会嘛,为了表示对这部分年轻人的支持,我觉得厂里应该拿出一点优惠来。比如,在电风扇的试销售阶段,本厂的未婚职工可以以出厂价购买一台电风扇。出厂价与商店的零售价相差六七十块,一部分职工也许会考虑提前采购聘礼或嫁妆。”
第197章
厂工会发布的一则通知, 让曙光厂的家属院热闹了起来。
下班后,年轻人们要么相互串门打听消息,要么成群结队地坐车进城。
所有话题都围绕着本厂的新产品——琴键式台扇。
作为叶厂长的秘书, 周如意最近的人缘仅次于工会干事。 ↑返回顶部↑
这厂区太大了,有人的时候还好,但没人的厂房和过道都让她心里毛毛的。
叶满枝望着那片沉寂的厂房嘀咕:“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空厂房填满了,这些厂房摆在厂里,没有用又不能卖,平时还得派人看守维护,每分钟都有资产在流失。”
周如意宽慰道:“厂子都是慢慢发展的,当初食品厂的厂区也挺空旷的,但是前些年接连合并其他厂的业务,现在厂区的空地全被填满了。”
两人调转脚步,往厂部的方向走。
叶满枝跟她提起联谊的事,笑着说:“咱厂的女职工不愁嫁,这次联谊会可能不止一场,会有不少单位的未婚同志,你到时候多去几场,看看有没有合眼缘的。”
周如意年纪不小了,谈起婚事并没有未婚小姑娘的羞涩,实话实说道:“以前着急找对象,是因为家里住不开,想早点给我哥嫂侄子腾地方。但是咱们厂给我分了房子,我有了住处,其实已经不怎么急着结婚了,可以慢慢找个好的。”
叶满枝问:“咱们厂不少女职工都是你这种想法吧?”
“差不多,”周如意说,“我隔壁的两户邻居也是未婚女同志,以前是在车间组装半自动步枪的,工资挺高,虽然没结婚,但是自行车、手表、收音机都买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哈哈哈,那也不错呀!我就说咱厂年轻人很有竞争力吧。”
叶满枝在厂区里溜达了一个钟头。
返回办公室以后,她跟周如意说:“如意,你帮我调查一下,咱们厂的那些未婚同志,购买三转一响的人多不多。不用刻意挨个问,有个大概就行。”
周如意不知她的意图,但还是颔首说:“我回家属院问问居委会主任和小组长,各家年轻人是什么情况,谁有自行车,谁有缝纫机,他们比工会还清楚呢!”
小周秘书行动迅速,回家属院跟专业人士打听了情况。
只一晚上的时间就做出了一个大致的统计表。
叶满枝仔细浏览一遍后,拿着那份统计表,去了雷万元的办公室。
雷万元正准备出发去中江专区,外套都穿好了。
“雷厂长,去中江机械厂买车,大概需要多少钱?”叶满枝问。
“旧车应该能多打点折吧,尽量在三万以内拿下来。”
叶满枝将那份统计表递给他,“我仔细想了想,厂里没什么可以变现的东西了,除了出租家属院,只能依靠销售产品。但是咱们目前只有玩具枪正式上市了,出厂价才不到两块钱,指望它买车不现实。”
雷万元问:“叶厂长有什么想法?”
“汽枪还在试制阶段,但电风扇已经试制成功了,只要通过评审,就可以面向市场试销售。”叶满枝笑了笑说,“但是即使将电风扇放到商店里,也未必能像三转一响一样,迎来爆发式的销售。”
“嗯,电风扇的定价比较高,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可能会优先选择三转一响。”
“对啊,所以我觉得与其寄希望于试销售,或是出口市场,不如先抓住眼前的机会。”叶满枝说,“咱们厂的未婚职工,有房,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几乎没什么后顾之忧,所以在生活条件这方面,其实是优于其他厂的职工的。”
“不少人在婚前购买了自行车和收音机,很有消费能力。最近厂里不是要组织联谊会嘛,为了表示对这部分年轻人的支持,我觉得厂里应该拿出一点优惠来。比如,在电风扇的试销售阶段,本厂的未婚职工可以以出厂价购买一台电风扇。出厂价与商店的零售价相差六七十块,一部分职工也许会考虑提前采购聘礼或嫁妆。”
第197章
厂工会发布的一则通知, 让曙光厂的家属院热闹了起来。
下班后,年轻人们要么相互串门打听消息,要么成群结队地坐车进城。
所有话题都围绕着本厂的新产品——琴键式台扇。
作为叶厂长的秘书, 周如意最近的人缘仅次于工会干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