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40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数比我想象得要多,现在有92人,这些小年轻还挺有钱的,看来结婚的事不用愁了。”曲知音将报名表递给她,“男职工都想买自行车和手表,带出去有面子嘛。而且迎亲的时候还要用到自行车,所以这次报名的男同志没有女同志多。”
  叶满枝的目光迅速扫过报名表,果然看到了很多女性名字。
  其中好几个都是枪管组的工人。能在弹膛、深钻孔、磨床这些小组工作的女职工,技术都比较细腻,虽然年轻,但有的人已经是三级工了,每月工资在四十块以上。
  所以这些年轻女工花起钱来毫不手软。
  “挺好挺好,咱年轻工人还挺有战斗力的。”叶满枝笑道,“我跟黄厂长商量了一下,试销售阶段拿出300台电风扇。等年轻职工报名结束后,可以让其他有意向的职工报名。”
  “那行,到时候还得让财务科的同志配合一下,跟工会一起去门市部那边清账。”
  曙光厂不是商业部门,不能直接面向消费者出售商品。
  因此,要从厂里的五金门市部走个过场。
  *
  这次工会组织的集体采购,总共有293名职工报名。
  除了53人选择购买118元的直吹台扇,其他人都选择了145元的摇头台扇。
  若不是工业券不凑手,报名人数还会更多一些。
  电风扇车间那边每天的产量是30台左右,所以,第一批报名的职工,在一周后就拿到了电风扇。
  周如意的名字在第一批的名单里,她去取货时,叶满枝也跟去凑热闹了。
  五金门市部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
  职工们一个挨一个地进去交钱、交票,顺便报名字,亮工牌。
  门市部的售货员当着大家的面,将每台电风扇都插电试用一下,确定电扇没问题后,大家就可以捧着电风扇离开了。
  试制品还没通过评估,暂时无法使用“曙光牌”商标,所以大家捧出门的电风扇上只钉了一块“国营滨江曙光机器厂”的牌子,而且没有外包装。
  于是,县城里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曙光厂的职工,每人怀里抱着一台全新的台扇,成群结队、喜笑颜开地从门市部走回了家属院。
  添置一个大件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大喜事。
  有的家属特意等在大院门口,见到自家人捧着电风扇露面,便在门口放响一挂鞭炮。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马上跟进。
  傍晚的家属院里,噼里啪啦,闹闹哄哄,喧嚣了一个多钟头!
  这么大的动静,惹得许多路人围观。
  有人停下来好奇地打听:“你们厂还给职工发电风扇啊?”
  家属们促狭地回:“对啊,厂里的职工福利。”
  “乖乖,那你们厂的福利可太好了。”
  ……
  销掉293台电风扇,让曙光厂一下子回款四万多块。
  因为这四万块,整个领导班子齐齐舒了一口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