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争的风险实在太大,而他一统南方的功业已经完成,只要武安侯没有明显的反心,这笔功绩,便永远是太康年间所立。
  现在的皇帝,只想用平缓的方式来解决武安侯这个隐患,哪怕是赐封地与异性王爵。
  楚国刚刚从内忧与外患中走出来,国家不堪重负,如果再掀战争,天下一定会大乱,况且北边来了消息,新的燕君已经平定了田氏之乱。皇帝将探子所呈燕国的消息递给李隆。
  这种时候,楚国不宜再生动乱,否则,岂不是与他人做嫁衣。皇帝看着李隆道,似在暗示什么。
  陛下的意思是?李隆小心翼翼的问道。
  武安侯并没有明显的反意。皇帝道,朕可以让他做齐王,并将齐国一半的疆域给他做封土,如果他能接受封赏,于封地安分守己,也未尝不可。
  李隆听后,眼睛都瞪直了,皇帝不但不想趁边将在齐国还未站稳脚跟时彻底铲除,反而还要赐封地,来平息战事。
  此举虽能获得短暂的宁静,但是边将割据一方,拥兵自重,就如国家的一根利刺,后患无穷。
  李隆看着皇帝,想说什么却又不敢,而接下来皇帝的话,更是让他感到害怕与寒心。
  按照规矩,封王需要天子亲临,集文武百官,昭告天下,武安侯不会回楚国,朕老了,也入不了建康。皇帝将目光瞥向了李隆,你是朕的儿子,也是长子,将来国家的继承人,所以由你代朕前去最合适不过。
  随后皇帝向贾舟招了招手,贾舟端着一个漆盒,盒子里是女子的首饰,乃从郑皇后手中所得。
  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平阳现在就在齐国,故而想以此为要挟,但他并不敢真的动郑氏。
  因为西北的边将,是郑氏的亲弟弟,这也是他不敢与武安侯真的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这些战争,彻底改变了朝堂乃至天下的局势,好在郑家并没有反迹。
  李隆听后,整个人都陷入了呆滞,自己刚刚为父亲平定了祸乱,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储君之位,反而成为了弃子。
  李康的死,是李隆间接造成,而李康对于武安侯不仅有提携之恩,更有救命之恩。
  自己在此时前往建康代替皇帝宣召,无疑是羊入虎口,而皇帝又岂能不知道呢,这样做,无非就是想拉李隆给武安侯赔罪罢了。
  如果能替陛下,阿爷分忧,儿子愿意前往建康,代替父亲传召,试探武安侯。李隆即使心中不爽快,也不乐意,但为了讨好皇帝,还是硬着头皮应下了。
  皇帝听后十分满意的拍了拍李隆的肩膀,不愧是吾子,你自幼得我教导,众多儿郎中,朕最喜爱的也只有你,朕老了,楚国的将来,还要靠你。
  天佑明主,阿爷一定能够长命百岁。李隆奉承道,儿子只愿陪在阿爷身侧,尽心侍奉。
  皇帝开怀大笑,涪陵入齐,千里之遥,去做些准备吧。
  喏。
  从行宫出来,李隆碰到了因功升任卫将军的巴陵侯萧承越。
  见过南阳王。萧承越客气行礼。
  巴陵侯。李隆点头。
  王,看起来不太高兴。萧承越道。
  你说的那件事,我会重新考虑。李隆回道。
  王还需要考虑吗?萧承越进一步道,陛下已经做出了选择,不是吗。
  李隆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他看着这个升任为禁军将军的武将,天子大权在握,只有不到一半的胜算。
  或许有一个人,王,可以利用。萧承越又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