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知瑶了解梁颂年,知道他就算是沉默不语,也绝不会撒谎敷衍。
  当她自己问出这话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悲怆的答案,以及无法两全的痛苦。
  可梁颂年却给了最完美的答案。
  满眼酸涩摇摇欲坠,林知瑶微微将头仰起,慢慢将心绪平复。
  秋雨送寒风,冬冷初显。
  京都政坛度过了人心惶惶的十月,诸位臣工私下议论着案子繁杂,年前总不好出结论的,是以各自忙碌本职,盼望着年底封印后能有放松。
  谁知林仲检告假数日后,一纸奏书,便打破了众人期许。
  “老师风寒才愈,有事呈奏便是,何必起早来朝。”
  奉元帝居高临下关切着,目光却锁定在林仲检手中那封未宣的奏本。
  “换季小病罢了,陛下怜爱,老臣却不可自负,何况……今日所奏,理应面呈于众,也好了却年前一桩麻烦事。”
  话说到这,奉元帝再寒暄倒显虚假,遂点了点头,递给身侧曹征一个眼神,后者立即会意,快步迈向阶下。
  林仲检却抬手婉拒,退了一步道:“还请陛下准许,老臣直宣。”
  奉元帝顿了顿,唤回了曹征。
  林仲检挪步上前,展开折本,朗声道:“中书省中书令林仲检奏请皇帝陛下。
  年关将至,封印在即,宫城内外安防尤重。日前因案停职禁军统领苏恒,其位责重,悬而未决,臣深知吏部之难,此番不为纠错。
  然,臣虽病于卧榻,亦不敢偷闲,忧虑多日,终有思绪。今上奏陛下,召回前禁军统领梁安仁。其奉献数年,对禁军熟稔,现已昭雪自身,择他暂代苏恒事务,至其归时,还位退之。时局所趋,最为合适不过。
  所奏所请,均肝脑涂地,只为朝政。愿陛下审时度势,清明于心,准奏此事,老臣拜以稽首。”
  众臣听闻要将梁安仁召回,皆两眼一黑。
  奉元帝久未答复,林仲检也不追问,而是转身朝重臣问道:“诸位若有异议,大可推举贤者,老朽此举,也是无奈之策。”
  众人面面相觑,冷汗都要下来了。
  林知珩脚步预动,又找不到从何开口,眼前若是旁人还好,自家亲爹,当众反驳……他犹豫半响,到底是僵在原地。
  与此同时,林知瑾果敢上前。
  “臣觉不妥,梁将军出仕多年,且不说禁军中事,单论朝政变化,与旧时大有不同,贸然召回,非解决之法。”
  以子驳父,好不精彩的画面。
  众臣诧异的同时,不免怀疑这是否也是一场唱红白脸的戏码,殿前空前一致的默契沉静,皆不敢轻举妄动。
  林仲检面对此景,并无恼怒,反而从容道:“中丞言之有理,不过方才老朽也说了此举无奈之处,是以中丞反对,需说出更好地解决办法,空口来讲,恐怕陛下也难断是非。”
  “补位代职,此时言之尚早。”
  林知瑾仍不退缩,又道:“离年底封印还有月余,武毅侯只是提审,只要案子进度没有拖延,怎会论不出个结果来?”
  林仲检微微一笑,视线侧移,“有无结果,这便要问此案主审了。”
  众人目光随之波动,当事人被迫抬头回道:“回陛下,重审进度皆按三司流程来办,至于武毅侯……目前还在核查各处细节,暂不能释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