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38章
  【唐宣宗在位期间平定了多场叛乱。
  公元849年, 武宁节度使李廓叛乱,被朝堂镇压驱逐。
  公元851年,四川一带的百姓起义,被朝堂成功镇压。
  公元855年, 浙东军变, 驱逐观察使。
  公元857年, 广西军变, 驱逐观察使……
  公元858年,广东军变, 同年五月湖南军变,六月江西军变,七月安徽又发生了军变。
  以上的军变都被朝堂快速的平息下去。】
  *
  唐代宗,唐
  看着如此多的军变,可见唐宣宗后期的朝堂是多么不太平, 但凡中央有力, 怎么可能会发生如此多的军变?
  “这么多的军变, 可见朝堂无能。”李诵道, “他除了命好,到底优秀在哪里??”
  【唐宪宗】:他对藩镇到底什么态度?
  唐宪宗求问神迹, 既然自己这个儿子号称要继承自己的旧政, 对藩镇的态度必定是要强硬的。
  但是唐宪宗看到如此多的小军变, 可见朝堂的打击力度并不大。
  【刚刚咱们提到朝堂镇压了那么多的军乱,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军乱都是牙兵发起驱赶军官的,并没有节度使领兵对抗朝堂的。
  并且发生军乱的这些地方都是之前受朝堂掌控的东南地区, 且从军乱快速被平定这点可以看出东南地区还是受朝堂管辖的。
  河北三镇在唐宣宗在位期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叛乱。
  从这些事咱们可以看出朝堂和各藩镇之间的矛盾没那么尖锐,从侧面证明了唐宣宗时期对藩镇的态度。】
  *
  唐宪宗, 唐
  听到这,唐宪宗已经明白了,他的“小太宗”儿子已经对藩镇妥协了。
  但凡对藩镇手腕强硬,他们能如此老实??
  就这样还说要继承自己的政治政策,反对唐武宗的所有政策,在唐宪宗看来反而是唐武宗继续了自己的政治遗愿。
  【举个例子,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去世,由他的儿子张直方继承了节度使一职。
  可是张直方根本不得藩镇人心,于是藩镇发生了内斗,按理说这是朝堂收复幽州的好机会。
  就像唐宪宗时期,就是利用了藩镇内部矛盾,最后一一攻破了难啃的河北藩镇。
  但是唐宣宗却未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对幽州此次内容的态度是不管,不参与。
  公元855年,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病逝,然后他的儿子接任了节度副使,不幸的是王元逵的儿子也死了,军中又离开王元逵的弟弟。
  朝堂对此的态度是全部同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