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自幼在外祖母膝下长大,与外祖母的感情远比众姊妹深厚。
  迎春、探春她们都这样难过了,她自然只会更伤心,更悲痛,更断肠……
  同样感到悲戚的贾璋拿帕子给妻子揩了泪水。
  但他并没有注意到,此时此刻,他脸上同样布满了泪痕。
  七七过后,贾赦、贾政、贾琏、贾璋、贾琮、宝玉、贾环及年长的重孙们为贾母送葬。
  众人或是抬幡,或是摔丧,或是驾灵,皆哀苦至极。
  而在送殡路上,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皆是各家路祭[1]。
  王公勋戚、文武大臣,尽数为贾母设了祭棚路奠。
  而在这些祭棚中,还有忠顺亲王与杨宗祯、叶士高派自家儿子过来设的路奠。
  贾璋见到后,亲自过去向世子与叶荆、杨叔玉两位师兄致谢。
  不过眼下,贾璋并没有什么寒暄的心情。
  所以,短短叙过话后,就重新返回送殡队伍当中了。
  待到贾母被葬至贾族祖茔,诸事收尾时,已是年关时分了。
  而在腊月二十这日,朝廷封笔之前,贾璋再次向绍治帝递折子,恳请绍治帝允许他为祖母丁忧守孝。
  他在奏折中道:“臣璋言:祖母慈爱,自幼关怀微臣;情谊深厚,譬如天高海深……今祖母辞世,臣安能不结庐守丧?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2],允臣为祖母尽孝。臣必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3]!”
  见到这封情意真挚的折子,绍治帝知道,贾璋是铁定心思要守孝了。
  即便他继续夺情挽留,贾璋也会给他呈递丁忧折子。
  既如此,还不如放他归去。
  左右不过一年时间,根本算不得什么。
  更何况,孝顺是好事。
  不孝顺长辈的人,又怎么可能忠君爱国?
  贾璋是个孝子贤孙,证明绍治帝他没看错人。
  对此,绍治帝心里也是满意的。
  第226章 居安思危回首思退,贾家分府更换匾额
  贾母的儿子都在世, 贾璋又不是荣国府长子长孙。
  按理来说,他只用给贾母守孝即可,并不用丁忧。
  但贾璋依旧递上折子恳请绍治帝允他丁忧, 而且递了不止一次。
  贾璋选择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贾母疼爱他, 他与贾母的感情很深厚。
  如今贾母辞世, 贾璋很是伤怀, 因此愿意结庐守孝,为老祖母尽上最后一份心意。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生出了思退之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