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和执一逃回象州府那日,道上便有人谈论起了她的事。象州上下知晓了,必然消息已经流向了临近州府,临近州府知晓了,必然朝廷上下就有所耳闻。
  她早就没有辩解的余地了。
  即便秦玅观愿意不计前嫌地保她,她所到任之处,必定为对千夫所指,朝臣也会串通起来排挤她她和当年的唐简没有差别。
  唐简愿意以死明志,她沈长卿却心有不甘。
  下臣。
  为人臣者一生囿于一个臣字。
  面颊被融化的雪花冰得更凉了,沈长卿收束思绪,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城楼。
  照着约定,随她起事的将军们已经聚集在此处了。
  沈长卿告诉他们的是另一套说辞,想去做的又是与口中说的又有差距。
  这几个将军里,多数人都是支持沈长卿去给瓦格人递投名状,卖了辽东换取一生荣华的。沈长卿打心眼里瞧不上他们。
  可她此刻又不得不调动他们。
  火光照亮了城下身着银甲的官兵。
  银光潋滟,不见尽头。
  沈长卿睥睨着官兵,扬声道:奏报已至,蕃西已破,丹帐人长驱直入,已攻入我大齐腹地
  京畿将领,竟有怯战而逃企图投奔敌营,趁机作乱者。京三营已不可信,陛下有令,调辽东北六营中三部,驻防京畿。她拿出明黄色的卷纸,扬臂轻晃,绛色的袖袍随风飘荡,诸位将士,大齐已至最危难的时刻,你我同心,共御外敌!
  军营之中信源贫瘠,兵不知战况,更不知征战的真实目的。沈长卿一番话激起了将士们朴素的家国情怀,也稳住了军心。
  她扬首,示意身旁的将军们训话。
  见朝夕相处的将军们都出来了,军士们更是深信不疑。
  沈大人,今夜风大雪大。训完话的将军同沈长卿说话,可行三十里,在神王庙歇过了再继续行军。
  兵贵神速,歇脚地不可多留。沈长卿道,今夜若是歇了,到京师要多少日。
  回大人话,若是天晴好,最快要五日,若还是落雪,大概要十日了。
  *
  同一时刻,幽州府中,阖目养神的秦玅观睁开了眼睛。
  日子对不上。她呢喃。
  今日已是二十六了,沈长卿十三日潜逃,就是爬来,领的是步兵也该到幽州了。
  那样聪明的人,怎会连兵贵神速这个道理都不懂,平白误了战机。
  秦玅观联想起传令兵的神色与刘千户的慌张,以及方十一报上的朝臣反应,隐隐有了猜测。
  或许沈长卿根本不是潜逃,而是被逼走的,亦或是不得不反。
  大齐两面临敌,腹地不起兵戈才能保障前线稳固。无论真假,若是诏旨能稳住沈长卿便是最好的结果。
  她松开了擦拭剑刃的帕子,看向烛光未曾照亮的地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