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2 / 3)
魏元忠年纪大了,慢慢不管事儿,姚崇这位敢于任事又做出了成绩的人,不知不觉成为除了太子和安乐之外,李显最看重的宰相。
姚崇道:“是,陛下。”
李显道:“朕有了春秋,太子这些年在朝中历练,做事越发老成。回了京师,朕去温泉宫静养,太子就在京师监国,你们用心辅佐太子。”
众人道:“陛下英明。”他们的心稍稍放下,不过他们的心似乎放早了。
李显继续道:“公主与朕一起温泉宫。她在工部做得很好,因着要修建工程,就让公主知户部事。”裹儿应了。
李显看了宋璟,道:“朕冷眼看了两年,宋卿主持铨选,刚正无私,有功必赏,着命你参预政事。”
宋璟的心扑通扑通跳起来,立刻跪下谢恩。李显这人有很多缺点,但对于他认可的人却是极好。
“其他的事情,你们商议着来,朕乏了。”李显道。
众人正要散去,韦安石忽然出列说:“陛下,朝野对一件事议论纷纷,还请陛下裁决。”
“什么事?”李显眉头微蹙。
韦安石回道:“太子早已成年,尚未定太子妃,又无子嗣。朝野上下私议此事已久,皇嗣绵延关乎江山社稷,请陛下慎重。”
一时间,众人都看向重润,重润倒是怡然自得,有人又将目光转向裹儿,心中不知盘算些什么。
第136章 太子妃 公主不会生,我也不能生
李重润的太子之位稳若泰山,他是高宗皇帝册封的皇太孙,皇帝唯一的嫡子,皇后也深受宠信。若非二张,他也许早就娶了太子妃。
东宫囚禁数年,李显登基后,重润解除圈禁,成为了朝野毋庸置疑的皇太子。
先前,韦淇也有心思给他选太子妃,但他对这些世家名门闺秀,挑剔不已,气得韦淇差点撂开手。
眼见他年纪越来越大,依然没有选定太子妃,韦淇催着李显去劝说。当时,重润的回答是必要找一个宽厚仁慈能容人的女子才好。
李显明白重润话里的意思,他想找一个将来能容下裹儿的人。
李显对此深有体会,他元妃的母亲常乐公主,早年与阿耶关系融洽,但圣人不喜欢常乐公主,因而阿耶与常乐公主的关系渐渐疏远。元妃幽死,常乐公主与驸马自杀,这些都与圣人有关。
李显与韦淇说了,二人心疼小女儿,故而也不着急催了。再者,重润身为太子,丰神俊朗,且性情温和,更不会缺女人。因而重润的婚事一直蹉跎至今。
宫里帝后忽视,外面小道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
一种说法是太子不爱红妆爱蓝颜,这不是胡说,是有迹可循的,废太子李承乾、前太子李弘,废太子李贤都有宠爱娈童的传言。这不算离谱。
还有一种离谱的说法是安乐公主闹着陛下皇后不让给太子娶妃,想要把儿子过继给太子。重润确实时常接植儿到东宫小住。
帝后态度消极,重润来一人挑剔一人,裹儿不管这事,故而这两三年都混过了。
此刻被韦安石冷不丁地提起,李显打个个哈哈,说:“太子娶妃,是国事,也是家事,需要从长计议。既然没别的事,你们都散了吧。”
韦安石有些小心思,但并不想和皇帝硬碰硬。他虽和韦皇后同为京兆韦氏,但不在同一房。且韦皇后父亲和弟弟皆亡,她对韦家的态度只是略亲近些。
韦氏出了皇后,但家族并没有像武氏那样飞黄腾达,他们面上矜持,心里却迫切想着权势。
众人散了,裹儿与重润留在宫中没有走,要盯李显喝药,听太医看诊。
李显多次重申:“我不是小孩子。”
重润和裹儿只是笑笑,李显感到既欣慰,又无奈,还略带一些小委屈。 ↑返回顶部↑
姚崇道:“是,陛下。”
李显道:“朕有了春秋,太子这些年在朝中历练,做事越发老成。回了京师,朕去温泉宫静养,太子就在京师监国,你们用心辅佐太子。”
众人道:“陛下英明。”他们的心稍稍放下,不过他们的心似乎放早了。
李显继续道:“公主与朕一起温泉宫。她在工部做得很好,因着要修建工程,就让公主知户部事。”裹儿应了。
李显看了宋璟,道:“朕冷眼看了两年,宋卿主持铨选,刚正无私,有功必赏,着命你参预政事。”
宋璟的心扑通扑通跳起来,立刻跪下谢恩。李显这人有很多缺点,但对于他认可的人却是极好。
“其他的事情,你们商议着来,朕乏了。”李显道。
众人正要散去,韦安石忽然出列说:“陛下,朝野对一件事议论纷纷,还请陛下裁决。”
“什么事?”李显眉头微蹙。
韦安石回道:“太子早已成年,尚未定太子妃,又无子嗣。朝野上下私议此事已久,皇嗣绵延关乎江山社稷,请陛下慎重。”
一时间,众人都看向重润,重润倒是怡然自得,有人又将目光转向裹儿,心中不知盘算些什么。
第136章 太子妃 公主不会生,我也不能生
李重润的太子之位稳若泰山,他是高宗皇帝册封的皇太孙,皇帝唯一的嫡子,皇后也深受宠信。若非二张,他也许早就娶了太子妃。
东宫囚禁数年,李显登基后,重润解除圈禁,成为了朝野毋庸置疑的皇太子。
先前,韦淇也有心思给他选太子妃,但他对这些世家名门闺秀,挑剔不已,气得韦淇差点撂开手。
眼见他年纪越来越大,依然没有选定太子妃,韦淇催着李显去劝说。当时,重润的回答是必要找一个宽厚仁慈能容人的女子才好。
李显明白重润话里的意思,他想找一个将来能容下裹儿的人。
李显对此深有体会,他元妃的母亲常乐公主,早年与阿耶关系融洽,但圣人不喜欢常乐公主,因而阿耶与常乐公主的关系渐渐疏远。元妃幽死,常乐公主与驸马自杀,这些都与圣人有关。
李显与韦淇说了,二人心疼小女儿,故而也不着急催了。再者,重润身为太子,丰神俊朗,且性情温和,更不会缺女人。因而重润的婚事一直蹉跎至今。
宫里帝后忽视,外面小道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
一种说法是太子不爱红妆爱蓝颜,这不是胡说,是有迹可循的,废太子李承乾、前太子李弘,废太子李贤都有宠爱娈童的传言。这不算离谱。
还有一种离谱的说法是安乐公主闹着陛下皇后不让给太子娶妃,想要把儿子过继给太子。重润确实时常接植儿到东宫小住。
帝后态度消极,重润来一人挑剔一人,裹儿不管这事,故而这两三年都混过了。
此刻被韦安石冷不丁地提起,李显打个个哈哈,说:“太子娶妃,是国事,也是家事,需要从长计议。既然没别的事,你们都散了吧。”
韦安石有些小心思,但并不想和皇帝硬碰硬。他虽和韦皇后同为京兆韦氏,但不在同一房。且韦皇后父亲和弟弟皆亡,她对韦家的态度只是略亲近些。
韦氏出了皇后,但家族并没有像武氏那样飞黄腾达,他们面上矜持,心里却迫切想着权势。
众人散了,裹儿与重润留在宫中没有走,要盯李显喝药,听太医看诊。
李显多次重申:“我不是小孩子。”
重润和裹儿只是笑笑,李显感到既欣慰,又无奈,还略带一些小委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