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第3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登兰和瓦松虽然都是强大的王国,是一张桌子上的对手,但得承认,从经济上来说,瓦松是比高登兰强得多的。高登兰之所以能和瓦松你来我往,更多还是因为双方体制不太一样。高登兰国王对国内的封臣掌控度要大得多,这种掌控力甚至能达到骑士一级。
  如果说,瓦松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那高登兰国王权力就大多了,能够做到‘我的附庸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
  这样一来,经济差了不少,还是‘苦寒之地’的高登兰,和瓦松在军事上还是有的拼的——当然,这从另一面来看,就是正常情况下,瓦松王室要比高登兰王室豪富,条件要好不少。这是一件好事,但也让凯瑟琳有些不安。
  她担心,要在瓦松宫廷维持王太子妃应有的体面得花很多钱……有些体贴的丈夫知晓妻子的开销,会让妻子自由使用一部分嫁妆。但有些是对此无视的,那样妻子就只能使用嫁妆清单以外的钱了,这部分往往非常少(这算是娘家给的一点儿私房钱,以高级贵族们的开销来说,肯定不算多)。
  就在凯瑟琳思维有些发散时,第一组献礼的人走了上来。
  哪怕是普通人结婚,亲朋好友还要凑份子呢,何况是王太子大婚!这时候有关无关的都过来送礼,有人是非自愿的,又有人想来都来不了……但不管怎么说,能叫得上名号的人物,都亲自,或者派代表来送礼了。
  因为教会的特殊地位,所以第一组人马由瓦松境内各大主教、大型修道院院长(或者他们的代表)组成。他们送上的礼物大多具有祝福属性,也不强调华贵,但懂的人都知道,件件是精品,很多有钱都没地方买!
  譬如其中有一本手抄《诗篇》,就是排列在最前方的珍宝,因为大家公认这是所有礼物中最珍贵的——事实上,这是西岱大主教代表西岱各教堂,以及周边所有修道院合送的。
  别看只是一本书,但只要打开这本抄书人花费半生得到的杰作,就能明白其价值所在:这不是那种用作展示的大本经书,巨大的书本只能放在架子上,根本不是给个人赏玩的。也不是单本经书,一本就有大几百页,那样的厚度让人看着就感觉沉甸甸的。这只是《诗篇》部分,尺幅也是普通大小,得到它的人完全可以日常诵经的时候就用它。
  但看到内页后就明白了,完全不是那回事儿!
  首先是分别以12位圣徒为主题的12页年历,文字符号都用鲜艳的颜色写就,照例首字母都延伸出了一幅小小插图。相比起这个来,后世的艺术字都显得太过朴素了。
  再然后,是豪奢的16幅整页插图。是的,用豪奢来说丝毫不过分,虽然此时做插图抄本,本来就是富有的人的专利,所以常用昂贵的颜料,以此无声地炫耀财富并表达虔诚——明白人当然知道,多花钱不一定是真的虔诚,可当事人只会想,多花钱、多做一点儿总不会错。
  但是,奢侈到这本《诗篇》的程度的,也不多见。
  从第一幅《圣母领报图》开始,色彩就是涂满的,都是很贵的颜料颜色,尤其是圣母和加百列的袍服,居然是紫色的……西方古代最有名的颜色大概就是紫色了,关于25万个特殊骨螺,经过复杂处理,才能提取半盎司颜料的故事,对西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听过。
  事实上,西方古代是有平价紫色颜料的,从植物中提取紫色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那样得到的紫色和骨螺中得到的‘提尔紫’完全不是一回事,透明又发灰不说,还很不稳定。这大概就是‘提尔紫’的价格始终下不来的原因之一吧,替代品完全不给力啊!
  而要在抄本中描绘圣母和天使身上的紫衣,那当然只能是用提尔紫了。
  除了斗篷的紫色,整页插图中,远处房子的鲜红和翠绿,边框装饰的蓝色图案,也都不便宜。譬如说那用的最多的蓝色,也是矿物颜料,取自于优质蓝铜矿石,和华夏古代青绿山水用的石青是同一种东西。
  石青在华夏古代是非常昂贵的颜料,在西方也一样。
  除了远处的房屋外,圣母和天使加百列背后都被‘涂满’了——这设计的挺巧妙的,圣母和加百列各在一个拱门的框子里,涂满的颜色既像是留白,又像是两人头顶光环的外放,事实上那涂的是金子。
  字面意义上的‘金子’,不过不是刷的金粉,而是金箔,一种故意没有碾得极薄的金箔。因为金子的延展性,金箔真的可以做到超薄,薄到吹弹可破。这里没有做到那么薄,主要是为了金色永留,以及制造更华美的效果吧。
  金箔黏贴上去,其实和金粉结果差不多,年头久了或磨损或脱落,是不能长久的。只有金箔做得厚一些,为今后的磨损留了量,才谈得到‘金色永留’。至于华美的效果——只能说金箔打磨得非常光滑,所以能够清楚地反光,几乎要映出清晰的人影了。而这,没有一定厚度也是做不到的。
  其他不说,用金子做大空白涂色的风格其实是一以贯之的,连续16幅整页插图全都如此。如之后第二幅《圣母往见图》,描绘的是圣母玛利亚和她的表姐以利沙伯都怀有身孕后见面的场景,画面两侧是结着奇异果实的高树。
  结果实的树暗喻了身孕,同时也是拱门一样的‘框子’,这个区间内,两个人物的背后,同样是平滑反光的金页。
  ……
  并不是所有礼物都有机会展示,因为礼物实在太多了,如果每一件都需要王太子夫妇亲眼看过,那献礼仪式就算用掉婚礼的全部时间也不够。所以只有大家认可的,尤其珍贵的礼物,这才得到了展示的机会。
  譬如第一组献礼,就展示了这本《诗篇》抄本,凯瑟琳也惊叹于西岱各教堂、修道院能拿出这样一份礼物——她不是没见过这样豪奢的经文抄本,高登兰条件再差,王室该有也都有。类似的抄本,她在自己的父母,以及如今继位的哥哥那儿,都是见过的。
  但这是实打实的王室才能支撑的豪华,有名的教堂、修道院或许也有类似的收藏,来自于某个极尊贵的信徒的捐赠(那一定也是个王室成员!)。至于说某些教会内部的大人物,私人有类似的东西,有是有的,可不会拿出来送人啊!
  这种大家给王太子夫妇献礼的场合,教堂和修道院不至于去翻内库的圣物,主教、修道院长也不会为公家的事儿动私人的荷包……
  说来,这次弄来这样的礼物,花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运气好——凯瑟琳和雅克的婚事是最近才订下,然后迅速完婚的,而这份礼物显然得花很长时间,不能是临时订做的。
  第一组教会人士后,第二组就是世俗贵族了。因为世俗贵族极多,而且彼此之间差的够远了,所以是分了小组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