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福星高照[清穿] 第13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帝看着还挺有意思的,毕竟这样迷迷糊糊的郭珍珠不常见。
  郭珍珠睁开眼后先是露出疑惑的神色,接着很快回过神来。
  她似乎一点没受到惊吓,起初仿佛以为自己还没清醒在做梦,发现并不是后,郭珍珠依旧从容地开口。
  皇帝观察之余,感觉自己刚才在早朝时候积累的一肚子火气,在郭珍珠安安静静的睡颜和睁开眼的从容里慢慢消散开去。
  他手里喝着林嬷嬷泡的碧螺春,感觉整个人都平静了许多。
  郭珍珠可没皇帝看见的那么淡定,偷偷伸手摸了下嘴角,还好她睡觉的时候没流口水,不然就尴尬了。
  她接过林嬷嬷递来的蜜水喝了一口,掩饰住眼底的疑惑。
  皇帝忽然过来,难不成解开海禁出什么问题了?
  果不其然,皇帝就皱眉道:“早朝的时候,大臣都反对朕解开海禁。虽说朕并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只大臣反复说朕违背了皇阿玛的意思,是
  不孝之意,叫朕听着心里十分不痛快。”
  郭珍珠懂了,大臣反对皇帝解开海禁,又没有太好的借口,只能在先帝身上做文章了。
  毕竟海禁令是先帝下发的,皇帝作为人子就该听老子的,不该随意解开禁令。
  郭珍珠心想大臣估计也找不到解开海禁的坏处,毕竟解开后,各国海商就能过来做买卖,对国库来说是重大利好。
  不但皇帝能做这个买卖挣大钱,不做也能收税,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
  国内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一直都是海商最喜欢的货物,之前有海禁的缘故,海商很难进来,只能私下运出去卖。
  茶叶容易潮湿,瓷器容易碎裂,能完完整整到达地方的东西不多。
  数量少,运输艰难,物以稀为贵,卖得就更贵了。
  但是货物再少,又是谁铤而走险,高价卖给海商呢?
  不是皇帝,那一般人也不敢做,就只可能是朝臣了。
  他们偷偷摸摸卖一点茶叶和瓷器,就能收获一大笔银钱,谁能不心动呢?
  大臣未必亲自做这个买卖,毕竟被皇帝发现就麻烦了。
  很可能是旁支,又或者是出了五服的远房亲戚。
  东窗事发的时候,大臣就能撇清得一干二净了。
  又或者大臣没亲自做这个买卖,而是底下供奉自己的商人做的。
  大臣的工资不高,但是商人有钱,却也缺地位缺靠山。
  所以商人很多会找大臣,每年送供奉,以求出什么事的时候,对方能帮把手。
  明面上当然不能这么说,只能说是远房亲戚或是干亲之类的。
  反正也是个含糊的关系,甚至可能商人的女儿是大臣后院的一个妾,这样往来就更是有理由了。
  所以大臣们当然不想解开海禁,这挣钱路子不就要被皇帝抢走了吗?
  所以大臣会反对,除了确实思想迂腐的老臣,就只可能是利益相关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