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3)
入殓师李叙提着工具箱推开老板走上前,深情淡定非常,一点也没有被惊到的意思,从容不迫地翻找出专门的凝血剂给遗体止血,再对开放性创口进行缝合。
他很有经验,如果现在不做好,等遗体移入冰棺冷冻,在告别仪式的时候就会出现无可挽回惨状。
渗血的棺材躺在灵堂的中央,好狼狈,好不体面,亲属拉着他的手颤抖而真切地恳求,但他没有办法,他实在没有任何办法……李叙经历过这种事,所以他再也不会犯错。
在缝合完毕后,李叙又用电凝器反复确认过所有出血点的渗血情况都已经得到控制,他的缝合技术很好,虽然还没有用脂粉进行遮盖,可处理完开放创口的遗体显然让人好接受了许多。
两人将冰棺抬出去的时候,陈姜刚和医院的工作人员确认完先人的信息回来,三人一齐陪同遗体坐上了殡仪馆的转运车。
吴桥看了看神情有些复杂的李叙说:“你的缝线技术应该去应聘医院的整形美容科才对。”
“给死人缝合同生人缝合怎么会是一回事?”李叙抬了抬眼睛说,“我又不用考虑伤口恢复时的细胞生长和后续增生问题,医生哪有这么好做的?”
“我就这么一夸,”吴老板恭维不成反被呛,自觉没意思,于是转过头问正事:“先人是怎么离世的?”
“急病,也是意外,”陈姜说:“好像是某种细菌感染,走得很快,家属执意要上ecmo,专门从首都空运的机器来,但开机第三天先人就过身了。”
救不回来,人财两空。
吴桥叹了口气,沈女士的确仁至义尽,ecmo又叫体外膜肺氧合,功能是为重危症患者提供体外呼吸循环,以维持生命体征,争取治疗时间。
价格高昂,开机一次就是十万元,可尽管如此,杭市的ecmo机器相当有限,患者的生命体征又不足以维持长距离转院,所以想要同阎王抢命,就只能从别的地方运机器过来。
这要花多少钱?
不知道,吴桥不知道,可是沈女士花了钱也无用。
几十万买先人三天阳寿……值得吗?
这也只有先人同亲属才知道。
“沈女士同她这位姑祖母的关系很不一般。”
陈姜看了看笔记本上的资料说:“先人一生未嫁无儿无女,却独自抚养沈女士长大……”
“沈女士怎么要求?”吴桥打断她问重点,干这行,有同理心是好事,但同理心泛滥就麻烦了。
吴桥知道陈姜是个好姑娘,可温情是温情,做嘢是做嘢。
“没什么特殊的要求,”陈姜据实回答:“只说了先人是杭市本地人,按照本地规矩办就好,沈女士小时候在沪市长大,不太清楚这边的具体风俗,所以叫我们多上心。”
沈小姐同姑祖母一直住在沪市的,就不知怎么的,前两年老人家自己张罗着要返杭市,早先也话了若是天不假年要葬回这里……
此番先人急病,沈小姐是不管不顾跑了来的,最后一面见到了,可工作又实在放不下,于是陪到先人过身就火急火燎又赶了回去。
先人没有子女,自然送终和做主身后事的都只有沈小姐。
吴桥点了点头,杭市的丧仪有什么规矩?无非就是做七和立孝堂。
杭俗做七,即每逢七日祭祀一次以祭奠怀念逝者,一共七七四十九天。
「头七」须第六日上,俗称“敲头六儿”。
通常,头七要由儿子请道士和尚鼓吹敲打为亡父或亡母诵经拜忏。
“四七”,多由亲戚送。
“五七”,最为隆重,亲人应到齐。前一日晚,在门口设望乡台,即用门板搭台,摆供桌椅,椅上披死者衣衫,上罩伞一把。 ↑返回顶部↑
他很有经验,如果现在不做好,等遗体移入冰棺冷冻,在告别仪式的时候就会出现无可挽回惨状。
渗血的棺材躺在灵堂的中央,好狼狈,好不体面,亲属拉着他的手颤抖而真切地恳求,但他没有办法,他实在没有任何办法……李叙经历过这种事,所以他再也不会犯错。
在缝合完毕后,李叙又用电凝器反复确认过所有出血点的渗血情况都已经得到控制,他的缝合技术很好,虽然还没有用脂粉进行遮盖,可处理完开放创口的遗体显然让人好接受了许多。
两人将冰棺抬出去的时候,陈姜刚和医院的工作人员确认完先人的信息回来,三人一齐陪同遗体坐上了殡仪馆的转运车。
吴桥看了看神情有些复杂的李叙说:“你的缝线技术应该去应聘医院的整形美容科才对。”
“给死人缝合同生人缝合怎么会是一回事?”李叙抬了抬眼睛说,“我又不用考虑伤口恢复时的细胞生长和后续增生问题,医生哪有这么好做的?”
“我就这么一夸,”吴老板恭维不成反被呛,自觉没意思,于是转过头问正事:“先人是怎么离世的?”
“急病,也是意外,”陈姜说:“好像是某种细菌感染,走得很快,家属执意要上ecmo,专门从首都空运的机器来,但开机第三天先人就过身了。”
救不回来,人财两空。
吴桥叹了口气,沈女士的确仁至义尽,ecmo又叫体外膜肺氧合,功能是为重危症患者提供体外呼吸循环,以维持生命体征,争取治疗时间。
价格高昂,开机一次就是十万元,可尽管如此,杭市的ecmo机器相当有限,患者的生命体征又不足以维持长距离转院,所以想要同阎王抢命,就只能从别的地方运机器过来。
这要花多少钱?
不知道,吴桥不知道,可是沈女士花了钱也无用。
几十万买先人三天阳寿……值得吗?
这也只有先人同亲属才知道。
“沈女士同她这位姑祖母的关系很不一般。”
陈姜看了看笔记本上的资料说:“先人一生未嫁无儿无女,却独自抚养沈女士长大……”
“沈女士怎么要求?”吴桥打断她问重点,干这行,有同理心是好事,但同理心泛滥就麻烦了。
吴桥知道陈姜是个好姑娘,可温情是温情,做嘢是做嘢。
“没什么特殊的要求,”陈姜据实回答:“只说了先人是杭市本地人,按照本地规矩办就好,沈女士小时候在沪市长大,不太清楚这边的具体风俗,所以叫我们多上心。”
沈小姐同姑祖母一直住在沪市的,就不知怎么的,前两年老人家自己张罗着要返杭市,早先也话了若是天不假年要葬回这里……
此番先人急病,沈小姐是不管不顾跑了来的,最后一面见到了,可工作又实在放不下,于是陪到先人过身就火急火燎又赶了回去。
先人没有子女,自然送终和做主身后事的都只有沈小姐。
吴桥点了点头,杭市的丧仪有什么规矩?无非就是做七和立孝堂。
杭俗做七,即每逢七日祭祀一次以祭奠怀念逝者,一共七七四十九天。
「头七」须第六日上,俗称“敲头六儿”。
通常,头七要由儿子请道士和尚鼓吹敲打为亡父或亡母诵经拜忏。
“四七”,多由亲戚送。
“五七”,最为隆重,亲人应到齐。前一日晚,在门口设望乡台,即用门板搭台,摆供桌椅,椅上披死者衣衫,上罩伞一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