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 第7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夫人笑道:“夏皇后喜欢你,那就更好了。你将来的婚事,不输德华呢。”
  张言华一听到“婚”这个字就头昏,所有的好心情立刻消散,问道:“母亲什么意思?今天谁给我说亲了?我说过了,我不嫁老头子,爱谁谁嫁。”
  大明的国公本来就屈指可数,没有老婆的国公,除了张德华要嫁的定国公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郎,其余都是老头子!
  “不是老头,也是十几岁的少年国公,与你十分相配啊。”周夫人兴奋的双目放光,说道:
  “京城各大家族的谱系,老祖宗这三年跟你们三姐妹早就讲透了吧,并非关在闺阁里的无知妇人,你应该知道这个人是谁。”
  老祖宗亲自培养张家三千金的目的,除了解闷,无非是想给孙女们安排最好的婚事,嫁入豪门大族,永享富贵,巩固张家的地位。因而京城达官贵人们的谱系,张家三千金都是熟知的。
  张言华想了想,说道:“目前十几岁的国公,除了大姐姐要嫁的定国公徐延德,就是魏国公徐鹏举。可是,徐鹏举有老婆啊,他老婆就是夏皇后的二妹妹,也是我大嫂的二姐姐。”
  定国公和魏国公的祖先都是大明开国大将徐达,所以两家都姓徐,是远亲。
  周夫人低声道:“今天在慈宁宫,太后娘娘跟我们说体己话,说魏国公夫人病重,药石无效,怕是活不成了。明天大年初一的命妇朝贺,魏国公夫人上了本,说自己身体不好,夏皇后下了口谕,要魏国公夫人在家里休息,明天不用进宫朝贺了。”
  “女儿啊,你的机会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柞蚕丝比普通真丝更加透气蓬松,吸湿性好,且不容易染上颜色,明代宫廷用来做卫生巾,不过,这个事后要清洗后爆嗮,重复利用。以前舟在拙作《胡善围》里写过,老读者们应该还记这个细节。关于明代宫廷的礼仪,舟在拙作《胡善围》的有详细描写,本书《吉祥如意》以家奴为视角,主要记录家奴们的喜怒哀乐,主子们都是背景板,所以只写一章当故事必须要交代的背景就算了,咱们把摄像头还是对准家奴,对宫廷感兴趣的可以移步到拙作《胡善围》。
  第七十一章 侯门女心事无人诉,俏丫鬟巧舌劝少爷
  看到母亲兴奋的目光,张言华只觉得害怕,母亲这是盼着魏国公夫人早点死啊!
  夏皇后那么温柔和善的人,亲妹妹病重,都药石无效了,她心里一定很难过吧。
  即使这样,我今天在朝贺身体时不适出丑,夏皇后还和颜悦色的安慰我、帮我遮掩尴尬,一点都看不到她内心的煎熬。
  张言华不齿母亲这幅盼人早死的嘴脸,说道:“夏皇后的二妹妹才多大,魏国公夫人年纪轻轻的,病一场,熬过去就行了,那里就死定了?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这大过年的,不盼点好事,尽想些歪心思。”
  周夫人说道:“我都是为你好。”
  “我才不要!”张言华说道:“从今天起,我每天抄一页佛经,为魏国公夫人祈福,愿她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你——”周夫人气了个仰倒,“你非要跟我对着干是吧?”
  张言华吃着宫廷内造的橘饼,“夏家的三个千金,夏皇后和大嫂子都是好人,还都对我关怀备至,魏国公夫人一定也是个好人。我们张家也是三个千金,虽然不是一个母亲生的,但这些年也算是相亲相爱。”
  “以己度人,我想着,如果我们三个人其中有个人生了重病,该多么难过啊,希望她早日康复,若有人惦记着她的位置,咒她去死,凭她是谁,我必定要骂回去的。”
  周夫人低声道:“我何时咒过魏国公夫人,你不要瞎说。”
  张言华说道:“母亲刚才说机会来了,不就是这个意思?我又不傻,我劝母亲早歇了这个心思。母亲若再跟我提这事,我就告诉大嫂子。”
  大嫂就是夏少奶奶,夏家三小姐。虽然夏少奶奶是周夫人的儿媳妇,但周夫人实在不敢在大儿媳妇面前摆婆婆的款啊!
  周太皇太后死后,周夫人的娘家,庆云侯府周家就渐渐没落了,有时候周夫人还要暗中贴补娘家人,而夏少奶奶的娘家庆阳伯府夏家正如日中天,她根本管不了大儿媳妇。
  周夫人面对女儿的“威胁”,只得闭嘴。
  马车行驶在大街上,今晚是除夕夜,现在是下午,临街的很多商铺已经开始关门休息了,贴上新的桃符,换上新的灯笼,还有的已经开始放鞭炮了,噼里啪啦响。
  回到颐园,四位诰命夫人换下繁重的朝服,摘下沉重的翟冠,一个个累的歪在炕上,恨不得现在就睡,可是今天过年,要吃年夜饭,夜里还要守岁啊。
  少不得挣扎着起来,换上家常吉庆的衣服,东西两府大小主子们齐聚松鹤堂,一大家子团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