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 3)
秦珍羽收回视线,扭动车钥匙,一边开车一边故作轻快地说起这几天发生的搞笑之事。
“你知道吗,我妈看我老是盯着手机,跑来八卦问我是不是有男朋友了。”她熟练地换档,“然后我把你的头像点开给她看,她还‘切’我一声。”
她原是想活跃一下氛围,但话音落下没多久,却听到罗颂念了声抱歉。
“真是麻烦你了。”罗颂支起眼皮,朝她露出一个虚弱的笑。
“哎呀!”秦珍羽觉得自己又要哭了,赶忙用大嗓门掩盖掉心中的酸楚,“我们之间还要说这个咩!”
“好啦好啦,我不闹你了,你先睡一下,待会就到了。”她话一句连一句往外蹦,也不管罗颂听没听到,说完就闭上了嘴。
罗颂没回话,下一个路口等红绿灯时,她转头,才发现她倚着窗,像是睡着了。
只是她的眉头仍皱着,手也攥在腿上,看起来很不安稳。
秦珍羽下意识放轻动作,甚至压低了呼吸,就这样一路安静地朝市内驶去。
年还没过完,小区里的僵尸车也没回来,秦珍羽很轻易地就找到了停车位。
四层的楼梯,从前罗颂能搬着行李上上下下,但如今只是简单爬一趟,就让她头晕目眩,体力不支了。
但她还是撑到了进家门。
这间老房子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更让她感到安心,是独属于她的无人区。
不过秦珍羽还是跟着挤了进来,又跟着换了鞋,坐到沙发上。
罗颂累极了,不想再睁眼,也不愿再说话。
她的疲倦与脆弱是可视的,是具体的,是比她这个人更鲜明的存在。
秦珍羽望着她,犹豫半晌,还是问出了口,“阿汤,要不要跟远叔丽姨直说你现在的情况?”
这事她想了一路,越想越觉得他俩就像定时炸弹一般,因为无知而随时可能爆炸,将旁人炸得遍体鳞伤。
秦珍羽提到自己爸妈,罗颂下意识皱了皱鼻,手心又冒出些汗来,即使再不情愿也硬撑着睁开眼。
只是虚浮无神的瞳孔在好几秒后,才聚拢着,望向秦珍羽。
“不要。”罗颂用气声说,“跟他们讲了也没有用。”
“如果没有意义,那就不要告诉他们了。”说完,她又闭上了眼。
家里的情况已经很混乱了,她不想再多添一把火。
更何况,罗颂不必求证也知道,爸妈无法理解抑郁症,正如同他们无法理解同性恋。
多年前,当时她还在念中学,同年级一个学生中途因抑郁症休学,她在饭桌上跟他们说起了这事。
时至今日,她依旧记得爸妈惊讶又不解的表情。
“想太多了才会这样吧,年纪小小也不知道有什么烦心事可想的。”“学习任务这么重,怎么卡着初三的关口整这事。”“现在的小孩真是越来越脆弱了,我们那年代听都没听过这个词呢。”
他们毫无怜悯地说出一句句带偏见的陈词滥调,就好像那孩子的不幸是一场无痛呻吟,是青春期的做秀。
既然偏见根深蒂固,那他们也不会因为故事里的主角换成了她而有太大区别。
既然没有区别,那便不必说了。 ↑返回顶部↑
“你知道吗,我妈看我老是盯着手机,跑来八卦问我是不是有男朋友了。”她熟练地换档,“然后我把你的头像点开给她看,她还‘切’我一声。”
她原是想活跃一下氛围,但话音落下没多久,却听到罗颂念了声抱歉。
“真是麻烦你了。”罗颂支起眼皮,朝她露出一个虚弱的笑。
“哎呀!”秦珍羽觉得自己又要哭了,赶忙用大嗓门掩盖掉心中的酸楚,“我们之间还要说这个咩!”
“好啦好啦,我不闹你了,你先睡一下,待会就到了。”她话一句连一句往外蹦,也不管罗颂听没听到,说完就闭上了嘴。
罗颂没回话,下一个路口等红绿灯时,她转头,才发现她倚着窗,像是睡着了。
只是她的眉头仍皱着,手也攥在腿上,看起来很不安稳。
秦珍羽下意识放轻动作,甚至压低了呼吸,就这样一路安静地朝市内驶去。
年还没过完,小区里的僵尸车也没回来,秦珍羽很轻易地就找到了停车位。
四层的楼梯,从前罗颂能搬着行李上上下下,但如今只是简单爬一趟,就让她头晕目眩,体力不支了。
但她还是撑到了进家门。
这间老房子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更让她感到安心,是独属于她的无人区。
不过秦珍羽还是跟着挤了进来,又跟着换了鞋,坐到沙发上。
罗颂累极了,不想再睁眼,也不愿再说话。
她的疲倦与脆弱是可视的,是具体的,是比她这个人更鲜明的存在。
秦珍羽望着她,犹豫半晌,还是问出了口,“阿汤,要不要跟远叔丽姨直说你现在的情况?”
这事她想了一路,越想越觉得他俩就像定时炸弹一般,因为无知而随时可能爆炸,将旁人炸得遍体鳞伤。
秦珍羽提到自己爸妈,罗颂下意识皱了皱鼻,手心又冒出些汗来,即使再不情愿也硬撑着睁开眼。
只是虚浮无神的瞳孔在好几秒后,才聚拢着,望向秦珍羽。
“不要。”罗颂用气声说,“跟他们讲了也没有用。”
“如果没有意义,那就不要告诉他们了。”说完,她又闭上了眼。
家里的情况已经很混乱了,她不想再多添一把火。
更何况,罗颂不必求证也知道,爸妈无法理解抑郁症,正如同他们无法理解同性恋。
多年前,当时她还在念中学,同年级一个学生中途因抑郁症休学,她在饭桌上跟他们说起了这事。
时至今日,她依旧记得爸妈惊讶又不解的表情。
“想太多了才会这样吧,年纪小小也不知道有什么烦心事可想的。”“学习任务这么重,怎么卡着初三的关口整这事。”“现在的小孩真是越来越脆弱了,我们那年代听都没听过这个词呢。”
他们毫无怜悯地说出一句句带偏见的陈词滥调,就好像那孩子的不幸是一场无痛呻吟,是青春期的做秀。
既然偏见根深蒂固,那他们也不会因为故事里的主角换成了她而有太大区别。
既然没有区别,那便不必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