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卢峤说着抬头眯着眼看了下自房顶的小窗里泄露下来的光,感叹了句:“这东海戚氏还真是看的清楚,也是沉得住气,现在还没有动静,”他说到这里,看向戚照砚,轻轻摇了摇头,“你也别怨我不顾昔日同窗之谊,戚氏不管你,我也左右不了我们范阳卢氏,招了吧。”
  戚照砚喉结上下滚动了两圈,忽然尝到一股咸涩味,本来要从唇角流出来的血被他生生地吞咽了下去。
  卢峤看着他,眸色晦暗,掸了掸自己的膝头,像是不经意间提起:“哦对,忘了告诉你,你当年在檀州出事的消息传到长安后,你妹妹,一人一马,执意前往塞北,说是活要见她哥哥的人,死也要见到她哥哥的尸体。”
  他说到这里,刻意停了下来,观察着戚照砚的表情。
  他在大理寺做大理正这么久,自是明白,对于戚照砚这样的人,是攻心为上。
  戚照砚闻言,果然仰起头来,看着卢峤,颤抖着唇:“你,你们把她怎么了?”
  卢峤笑出了声,“看你这话问的,我能把她怎么样?她独自一人去了檀州后,再也没有回来,和你当时一样,杳无音信。”
  戚照砚闻言,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此刻只觉得,眼前的人,像是毒蛇吐着蛇信子一样。
  他想到自己被擒到靺鞨的那半年,终于没忍住咳出一大口血,头也垂了下去。
  这时外面来了个小吏,先是对着卢峤行了个叉手礼,又道:“卢公,文穆长公主的意思是,手下注意点分寸,别把人给弄死了。”
  听到“文穆长公主”几个字,卢峤的眼睛忽然就亮了,他理了理自己的衣衫,问道:“远微,我是说长公主殿下来了么?”
  文穆长公主荀远微,是半年前连夜率兵驰援檀州的人,也是把戚照砚从奚关外带回长安的人。
  第2章 阵云高 长公主殿下想留戚照砚一命。……
  小吏低头说:“殿下没有来,是殿下遣了身边的内监过来说的。”
  卢峤整理衣裳的动作顿了顿,瞧着有些微的失落,但很快调整了回来,“你转告那位中贵人一声,前段时间我去徽州,特意带了长公主殿下最喜欢的君山银针,又新得了方成色上佳的歙砚,待处理完大理寺的事情,亲自送去殿下的府邸。”
  小吏记下卢峤的话,便出去了。
  卢峤又看了眼被绑着的戚照砚,和先前掌刑的那人说:“让他先歇一会儿吧。”说罢便沿着石板铺就的窄道,出了大理寺的监牢。
  外面的雪还没有停,空气里带着干净的冷意。
  他站在门口,朝北看去,进了承天门,便是太极宫。
  九天阊阖,可望冕旒。
  坐落在这座巍峨皇城里的廷英殿,则是大燕天子平日接见群臣的地方。
  碧瓦朱檐,丹楹刻桷。
  当朝天子胞妹——文穆长公主荀远微此刻便坐在其中,着着一身挼蓝色的襦裙,外边是同色系的镶着毛绒边的半臂,面前的青瓷茶盏还冒着丝丝缕缕的热气。
  即使换回了寻常娘子的衣裙发髻,也很难让人忘记,大燕自贺兰山以东至燕山的大片疆土皆是她领兵作战,一城一关地收入囊中的。
  长兄荀远泽鼓动父亲起兵的那年,她才十五岁,而这一年,荀远微也不过二十岁。
  荀远泽也只是一身再寻常不过的空青色直裰,玄色襥头,未曾坐在作为天子平日里坐着的主位,而是与荀远微坐在一起,两人中间,隔了一只雕花镂空的小桌案。
  他转头看着荀远微,问道:“远微你的意思是,想留那个戚照砚一命?”
  荀远微应了声。
  荀远泽有些疑惑,“为何?若非戚绍临阵不慎,轻信靺鞨人的虚假情报,不派遣斥候再三查探,怎会被围困在燕山脚下?又怎会让奚关和檀州被釜底抽薪,使得你不得不率兵昼夜疾驰六百里,才得以守住檀州。”
  “皇兄两年前封我为长公主,那为皇兄镇守大燕北境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荀远微平声道,“更何况,皇兄也说了,这些都是戚绍的问题,至于当时的行军司马戚照砚到底有没有劝谏,戚绍听了没有,又听进去多少,大半年过去,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